1 / 5
文档名称: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7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人格(个性)包括两方面:人格倾向性(如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人格心里特征(性格,气质,能力)
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组织的社会生产效率。
标志着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里维特出版《管理心理学》。
1879年,冯特建立心里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最先讲心理学用于工业企业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薛恩。
“工业心理学之父”------闽斯特伯格。
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Y理论”。
“经纪人”与“X理论对应的管理方式是—任务管理,实行的奖励政策是“胡箩卜加大棒”,“泰勒制”是“经纪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社会人”与“人群关系理论”—梅奥—霍桑实验---“参与管理”。
“自我实现人”与“Y理论”---马斯洛---“采访者”。
“复杂人”与“超Y理论”---薛恩---权变理论。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属于调查法。
人类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主要依赖与对周围环境的看法,这种看法一般是通过知觉作用。
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个体的兴趣;需要与动机;个性特征;过去的经验。
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方式。
社会知觉是指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对个人或群体特征的整体反映。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知觉者的经验;知觉者的性格;知觉者的需要。
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知觉情境的特点。
社会知觉的特点:
①最基本的特点------直接性(表面局部的,生动具体的)------容易产生社会错觉
②显著特点--------一致性-------歪曲事实,消除不一
③选择性--------是自觉性的重要表现
④防御性--------有意歪曲,减少压抑-------目的是为了维持自我的完整性
社会知觉的偏差有:晕轮效应;首因效应(感知陌生人时作用大);近因效应(感知熟人时作用大);刻板印象;心理定势;投射效应(“以己度人”,有两种表现:感情投射;认知缺乏客观性)。
根据有关外部信息对人的内在状态或根据外在行为表现退出行为的原因----归因(过程)。
归因理论创始人------海德。
海德素朴心理学:导致行为发生的两种因素,一是行为者内在的因素(称为本性归因)二是来自外界的因素(称为情境归因)。海德认为对行为进行归因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
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倾向性归因和情境性归因。推断程序是:先推断动机,再由此判断品性。影响推断的因素:①行为的自由选择性②社会赞许程度③个体行为是否是社会角色的一部分。
维纳的归因理论:除把行为原因分为内在和外在,还提出另一种维度,把原因区分为暂时的和稳定的。稳定的内在因素可以预测未来。
凯莉的三维归因理论------协变性原则,三个维度:①刺激客体②行为主体③情境
归因时需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主体对客体是否具有针对性);
共同性信息(不同主题对同一对象反应是否相同);
一致性信息(主题在不同背景下反应是否相同)
罗特的控制点归因理论:控制点在个人内部------内控者(积极)控制点在个人外部----外控者(消极)。
影响归因的因素:①社会视角—行动者强调情境作用,做出情境归因;观察者强调行动者特质,做出内部归因;②观察位置;③自我价值保护—归因朝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面倾斜(动机性归因误差)。
人格又称个性,是个体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总和。
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社会学,稳定性。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教育,素质,社会实践,个性品质。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神经过程的强: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气质受遗传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但并非不可改变。
最早提出气质类型的是----希波克拉底,按体液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巴甫洛夫提出的决定气质特点的三种因素:神经系统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并划分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弱型。
兴奋型(强,不均衡,不灵活)--------胆汁质(张飞)
活泼型(强,均衡,灵活)--------多血质(王熙凤)
安静型(强,均衡,不灵活)--------黏液质(薛宝钗)
弱型(弱,不均衡,不灵活)-------抑郁质(林黛玉)
性格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具有: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
:外倾型,内倾型。
按心理机能划分: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混合型)。
按独立性划分:顺从型,独立型。
按价值观划分:理论型,经济型,权利型,社会型,审美型,宗教型。
按行为模式分:A型(行为型或注意人物型),B型(平衡型),C型(安定消极型),D型(安定积极型,管理者型),E型(反常型,不安定消极型,逃避现实型)。
态度是指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态度的特点:对象性,社会性,内隐性,稳定性,可变性。
态度的作用:①态度与学****效率②态度与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③态度与社会性认知与判断④态度与群体的凝聚力⑤态度与挫折容忍力⑥态度的激励作用。
价值观的基本表现形式:信念,信仰,理想。
态度的形成分三个阶段: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固化阶段。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组织及组织目标的忠诚度,认可度和参与程度。组织承诺的三种方式: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过程均含三种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
激励的作用:①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②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留住优秀人才③早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激励的特征:激励是有方向性,选择性,时效性,复杂性。
激励的应用:①寻求激励因素②选择激励的方向③不断采取新措施,保持激励行为的持久④
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
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动机因素,主要有:“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存,关系,成长()”(奥德弗),“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①以人为本,提供物质帮助,满足生理需要;
②创造和谐环境,满足安全需要;③创造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向心力。
: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成长发展的需要。
“需要优先”的关系,提出层次可超越。
愿望—加强率:满足越少,渴望越大。
满足—前进率:越多满足低层次,对高层越渴望。
受挫—倒退率:向高层受阻转底层。
成就需要理论的成就需要分为:对权利的需要,对归属的需要,对成就的需要。
麦克利兰认为成功的行为取决于:①动机的强弱②期望的大小③刺激性价值
成就需要理论的应用:①识人用人②充分授权③加强培训④因岗择人,优化结构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过程型激励理论从外在诱因入手,包括“期望理论”(弗鲁姆),“目标设置理论”(洛克),“公平理论”(亚当斯)。
期望理论:M(激励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
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努力与成绩----成绩与奖励----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
目标的两个最基本的属性:明确度,难度。
目标设置的应用:①目标清晰度直接影响激励强度②目标设置要有可操作性③目标设置要兼顾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④鼓励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置⑤创造有利与实现目标的条件。
公平理论的应用:①工作分析和个人绩效考核②把能力相近的人配置在相同的岗位上③扩大“得到”的范畴,增加公平比值④以机会公平代替结果公平与形式公平⑤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塑造企业文化。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多拉德的挫折理论。
最早提出“强化”的是巴甫洛夫。斯金纳认为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
强化的四种情况:奖励,回避,消退,惩罚。
强化理论的应用:①要建立目标体系,遵循目标强化的原则②贯彻及时反馈,及时强化原则③实行奖罚结合,以奖励为主的强化原则④贯彻因人而异的强化原则。
多拉德的挫折理论:由客观因素引起的挫折叫----环境起因的挫折
由主观因素引起的挫折叫----个人起因的挫折
挫折的表现:攻击,倒退,固执,妥协
妥协的形式有:①文饰作用“阿Q精神”②投射作用③替代作用(升华)④反向作用⑤表同作用(把他人优点加于自己)
压力是个体察觉到“需要—能力”不平衡而引起身心紧张的状态。
压力的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
工作压力的感受性差异:知觉差异,过去的经历,社会的支持,个性差异。
工作压力的来源:组织结构,工作量,人际关系,角色认知。
组织中工作压力的个体调控:①降低员工的期望②提高员工的适应性③改变员工的认知
组织压力的管理:①结构重组与工作再设计②改变工作量和完成时间,避免超负荷工作③消除组织中不确定因素④增加沟通渠道,提供社会支持⑤创造和谐的组织氛围⑥提高组织内聚力和组织认同感
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⑧维护员工的尊严与名誉⑨给员工更多的心理支持⑩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群体的特征:①有共同的目标②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③群体的每个成员必须遵守共同的规范。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①兴趣与爱好的一致性②有共同的厉害关系③有相似的经历或社会背景。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①形成的自发性②有较强的凝聚力③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④信息传递迅速。
非正式群体的分类:①积极型非正式群体②中间型非正式群体③消极型非正式群体④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破环型的非正式群体,应采取措施予以改造,取缔和制裁。对中间型,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同时要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
群体的功能可以满足人们的:安全和归属的需要;情感的需要;自尊的需要。
群体动力的理论是由温勒创建的。
群体动力的因素:成员的资源(能力,个性特点,资源的丰富性);群体的结构(群体规模-----是影响群体动力和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同质性和异质性;成员间的地位和角色);群体规范。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的向心力和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力。
:
内部因素(群体的规模,群体的目标,奖励方式,满足需要的程度,群体的领导方式)。外部因素(群体间的竞争,群体的社会地位)。
:是一种心理、精神上的压抑、压迫感。
从众行为:①完全从众(心服口服)
②权益从众(口服心不服)
③自尊拒绝(心服口不服)
④独立拒绝(心不服口也不服)
:是指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从而使活动效率得到提高的现象。社会惰化:也叫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沟通主体、编码、媒体、沟通客体、译码、反馈。
:①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②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③语言沟通(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沟通④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集束型---(葡萄藤型)有选择性,小道消息;
偶然型---(随机型)并非有意传播,没有中心人物;
流言型---(饶舌型)一个核心人物主动传播信息;
单线型---信息依次传递。
:①信息发出者对信息表达的障碍;②信息传递的障碍;③信息接受者接受和理解障碍。
:注意,了解,接受,行动。
:权威决策、投票决策、共识决策、无异议决策。
:组织功能,激励功能。
:强制影响力和自然影响力。
(权利性影响力)的特点: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制约强制影响力的因素: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自愿,主动。制约自然影响力的因素:品格因素,才能,知识因素,情感因素。
,关键在于努力提高自然影响力;决定自然影响力的大小主要是才能因素。
,无法培养。现代特质理论认为领导特质实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通过培养获得。
:能力纬度的,知识维度,智力维度,修养维度。

①专制作风----权力定位于领导个人②民主作风(效率最高)---权力定位于群体③放任自流-----权力定位于每个职工。
:分四种领导方式①专制式的独裁领导;②仁慈的独裁领导;③协商式领导;④参与式领导(最好)。
-----“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使用LPC问卷“最不受欢迎的共事者问卷”-----LPC得分高(注重人际关系);LPC得分低(注重生产)。
--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成熟度是个体对自己直接行为负责的能力和意愿。包括: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
根据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分为:
①指导型(高任务---低关系)-----第一阶段;
②推销型(高任务---高关系)-----第二阶段;
③参与型(低任务---高关系)-----第三阶段;
④授权型(低任务—低关系)-----第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