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两栖纲的特征
两栖纲分类概况
及分类依据
两栖纲(现存)
分类及代表种
两栖纲特征
两栖纲对陆地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两栖纲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两栖纲的器官系统特征。
两栖纲对陆地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呼吸空气等问题,发展了适于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
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
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
两栖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出现五趾型附肢;
出现肺(陆地脊椎动物重要特征);
出现听骨(耳柱骨),发展了陆生脊椎动物的听觉器官。
肺的出现可以使陆生脊椎动物在空气中有效地获得氧气。两栖动物没有胸廓,行咽式呼吸。
蛙的内脏解剖图
蛙肺是一对结构简单的薄壁盲囊,内壁呈蜂窝状,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蛙的肺呼吸还不完善,皮肤仍是重要的呼吸器官。有尾两栖类肺呼吸更不完善,肺结构更加简单。
蝾螈的肺
Salamander
蛙的肺
Frog
咽式呼吸
两栖类还没有形成胸廓,呼吸是借助口咽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叫咽式呼吸。
蛙在吸气时,鼻孔张开,喉门紧闭,口底下降,空气进入口腔,接着关闭鼻孔,喉门打开,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在肺壁上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体壁肌肉收缩加上肺囊本身的弹性回收使空气由肺呼出。由肺呼出的气体并不立即排出口外,而是重新压入肺中,如此反复多次以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并减少失水。呼气时鼻孔张开,喉门关闭,口底上升,气体排出。
鱼类的舌颌骨在两栖类发展成与听觉有关的耳柱骨。
蛙耳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