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油品危险性.ppt

格式:ppt   大小:211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油品危险性.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24 文件大小:2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油品危险性.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Youpingweixianxing 油品危险性
徐国星
二00九年
1)易燃性 油品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后遇点火源即发生燃烧。易燃液体闪点越低,发生燃烧危险性越大。汽油的闪点(-50℃)很低,常温下容易挥发出易燃的油蒸气,其着火所需的能量极小,具有高度的易燃性。 2)易爆性 油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当达到一定混合比例范围时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爆炸的危险性取决于爆炸下限和爆炸范围。爆炸下限越低或爆炸范围越宽,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如汽油的爆炸下限极低,%,在极小的点火能量下即可引起混合气体爆炸。
3)毒害性 油品蒸汽具有一定的毒性。油蒸气经人口、鼻进入呼吸系统,使人体器官受害而产生急性和慢性中毒。%时,经过4~12分钟,人便会感到头晕,%~%时,便会发生急性中毒,使人难以支持;当油蒸汽含量更高时,会使人立即昏倒,失去知觉,甚至有生命危险。油蒸汽的慢性中毒会使人产生头晕、疲倦和嗜睡等症状,经常与油品接触的皮肤会产生脱脂、干燥、皮炎和局部神经麻木。 4)挥发性 油品在较低的气温下就能蒸发,,煤油、柴油在常温下蒸发得慢一些。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速度加快。这些蒸发出来的油蒸汽,相对密度较大,且不易扩散,积聚在空气不流通的低部位或低洼处。当油蒸气与空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5)静电性 油品为非极性物质,电阻率高(汽油、柴油的电阻率一般在1010~),导电性能差,积累电荷的能力较强。在管道输送、灌装等过程中,由于摩擦易产生静电。当油品所带静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电火花,如果静电火花能量达到或大于油品蒸气的最小点火能量时,就会立即引起燃烧和爆炸。~,而油品在装卸、灌装、泵送等作业过程中,由于流动、喷射、过滤、冲击等缘故所产生的静电电场强度和油面电位,往往高达20000~30000伏,据测定,静电电压在350~450V时,所产生的放电火花就能引起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
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如接触、磨擦、冲流等等。其产生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电荷→转移→偶电层形成→电荷分离。设备或人体上的静电最高可达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至数千伏。人体由于自身的动作及与其它物体的接触-分离、磨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它是一种电能,留存在物体表现,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静电控制的主要措施有:静电的泄漏和耗散、静电中和、静电屏蔽与接地、增湿等。 静电放电引起的元器件击穿损害是电子工业最普遍、最严重的静电危害,它分硬击穿和软击穿。硬击穿是一次性造成元器件介质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软击穿则是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 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之间的传递和储放,必须使用防静电上料箱、元件盒、周转箱、周转托盘等。以防止静电积累造成危害。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作为成品进行包装时必须采用防静电屏蔽袋、包装袋、包装盒、条、筐等,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静电损害。
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元器件、组件成品经常与设备工具等发生接触、分离,磨擦而产生静电,必须使用防静电坐垫、周转小车、维修包、工具、工作椅(凳)等,并通过适当的接地,使静电迅速泄放。 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源,但产生静电并非危害所在,危害在于静电积累及由此产生的静电电荷放电,因此必须予以控制。带静电的物体,在其周围形成静电场,会产生力学效应,放电效应和静电感应效应。 由于静电的力学效应,空气中的浮游的尘粒会吸附到硅片等电子元器件上,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净化工作空间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 净化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都应采用防静电的不发尘材料,对操作人员及工件、器具也应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 为了解生产过程静电起电情况,判别生产过程中静电的影响程度以及检验静电防护用品、装备质量都需要测量静电及有关参数。静电的测量,主要是对静电电压、材料电阻、接地电阻、静电关衰期、静电电量、静电消除器消电性能、布料电荷面密度等的测量。 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疏漏或失误,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必须时时防范,人人防范。
6)流动扩散性 汽油及柴油的粘度一般都很小,极易流动和渗透,且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流动扩散性增强。当油罐容器有极细微裂纹,油品会在渗透、浸润及毛细现象作用下渗出容器壁外,不断地挥发,使空气中的蒸气浓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