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网约车新政下的“滴滴”困局
2016年12月21日傍晚,当记者再次拨通陈师傅电话的时候,首先听到的是一声叹息。
陈师傅是一位滴滴快车司机,有2年的网约车工作经验。
就在两周前,他也曾接受过《中国民商》采访。在当时他曾认为“征求意见稿”中对户籍的要求会修改,“在我们这个平台上的快车司机中,符合‘京人京牌’的只有一小部分,如果真这么要求的话,我们这一大批人该怎么办?既然还没落地,应该会做修改的。”陈师傅当时这样表示。
然而结果和他想的却截然不同……
新政落地
2016年12月21日下午,继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门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后,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制定,北京、上海、广州同时发布网约车管理细则,悬置了2个多月的新政终于尘埃落定。
在最新公布的网约车细则中,《中国民商》注意到,只是对2016年10月8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做了部分修改,其余条款保留。最受争议的户籍策略并没有改变,“京人京车”、“沪籍沪牌”成为现实,广州同样要求本地车牌,但是没有对户口进行限制。作为同样拥有大量常住人口的一线城市,北上广的网约车政策被看做其他地区出台政策的风向标。
当然,象征性的妥协也是有的――各地细则在车辆准入标准上有所放宽,对排气量和轴距降低了要求。北京细则显示,,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无车龄要求;上海对排量和车辆都放开限制,轴距要求达到2600毫米以上;,车龄由1年提升到3年,并给出了6个月的注册缓冲期。
新细则出台,对网约车平台、司机和乘客群体带来不同的影响。
“就为了几单活儿,把家里的车登记为营运车辆,谁愿意干这事儿啊!”被问及新政出台后的打算,北京滴滴快车车主曹先生直言“坚决退出”。有如此想法的快车司机不止曹先生一人,改变私家车性质的规定,的确“闪”了一大批快车司机。
对上文提到的陈师傅,这则新政的出台或已关乎他的生存问题。两周前当被问及加盟车数量有没有减少时,陈师傅曾说:“现在给司机的补贴少了,有很多业余司机都比较少出来拉客了,再加上前段时间的新政征求意见稿,有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司机也去另谋出路了。其实我也想过去干点别的,但是像我这个年纪去打工又没人要,只能去试着做一些小买卖了。”
新政落地之后,他说:“没想到最后还是要求户口,这是要让我回河南老家种地了。儿女都在北京,我也来北京5年了,好不容易适应了这边的生活,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了,现在我真的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
陈师傅表示,准备等这5个月的过渡期结束以后看看什么情况,同时也找些别的事来做。如果真的不能做网约车司机,又找不到其他事做,为了不拖累儿女会考虑回老家谋生。同时陈师傅还对记者介绍,自己这种情况还不算最糟的,有的外地司机见2015年网约车赚钱较多,自己的车又不符合规定,选择了贷款换车来做职业司机。本来每况愈下的收入已经逐渐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现在叫停外地司机无疑是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与陈师傅的境遇不同,同样是职业网约车司机的廖师傅拥有北京市户籍,不必担心以后的生计问题,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年逾5旬的他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考试了,这次新政的考试内容特别是对日常英语的要求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据了解,北京网约车新政发布后,市交通委运输局公布了《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