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稀老农创办抗日英雄纪念馆.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稀老农创办抗日英雄纪念馆.doc

上传人:tiros009 2022/11/2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稀老农创办抗日英雄纪念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古稀老农创办抗日英雄纪念馆 】是由【tiros00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稀老农创办抗日英雄纪念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古稀老农创办抗日英雄纪念馆
薛立永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的侵略铁蹄踏进了我国东北的黑土地,不甘遭受异族凌辱的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在辽北开原一带的山林里,一支由当地各阶层民众组成的抗日义勇军树起了抗日大旗,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救国保家乡的传奇史诗。
从1991年开始,开原市一个普通的农民杨守义,倾其所有,建起了家乡的私人抗日英雄纪念馆,谱写着一段新的爱国传奇故事。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杨守义是开原市林丰乡的一位农民。他的父亲杨景山,当年跟着当地的义勇军勇士栾法章和白子峰等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杨景山与栾法章、白子峰等勇士组成的义勇军第五路军,先后在家乡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
杨守义小时侯经常听父亲讲述栾法章、白子峰等人的抗日故事。特别是父亲讲到有的义勇军战士被日本侵略军活埋,被狼狗活活咬死,被施以种种惨无人道的折磨时,他总是泣不成声。这些故事也在杨守义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记忆。
父亲也告诉年少的杨守义:只有国家强大了,她的人民才不会沦为亡国奴。幼年时的杨守义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以那段国耻的历史为诫,应该时时鞭策自己,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
杨守义小时经常一个人到村头的小山坡上去祭奠长眠在那里的先烈们。1962年,父亲去世前叮嘱杨守义:一定要把英雄的事迹传下去,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记住历史。
1991年,杨守义的四个儿女都成家立业了。51岁的杨守义开始着手实现那个珍藏多年的心愿:把家乡的抗日历史写出来,建一座反映父辈抗日英雄业绩的纪念馆。
建馆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收集资料,而这对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老农民来说,无疑是困难重重。一开始,杨守义按照父亲当年讲述的内容,从附近的村落开始寻访,逐步扩大寻访范围。几年时间,杨守义仅在外地寻访到的80岁以上的知情者就达300多人;所到之地包括抚顺、沈阳、锦州、长春、梅河口、北京等等;他积攒的车票足足装满了几个厚厚的信封。90高龄的王国志是义勇军第五路军的护旗手,为了寻访这位当年绰号“小金龙”的英雄,杨守义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开原、梅河口两地十几次。
就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儿,杨守义整整奔波了四年,得到了许多十分珍贵的史料,后来省、市许多的有关部门都到他这里“找宝”。
小纪念馆里的大精神
1995年,杨守义拿着厚厚的一摞材料,出钱找当地文化馆的人帮忙画图、写说明、制作展板。随后,他找到当地政府,商量好在镇政府的老干部活动室布展。谁知后来突生变故,把纪念馆设在镇政府的计划落空。无奈之下,他拿出全部积蓄,在自己家的后院建了两间小屋,当作展室,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来临前,他的抗日英雄纪念馆终于免费开放了。
可是,由于地点太偏僻,参观的人很少,杨守义决定把展览馆搬到处于交通要道的乡里北大沟桥头。但此时的杨守义身无分文。没办法,在一年时间内,他先后三次瞒着家里人卖血,把所得的1200元钱用于建新馆。钱不够,他又咬咬牙,把家里的毛驴车卖了900多元,把家里种的12亩地也租出去了一半。2003年9月,凑够钱的杨守义又开始建房。房子建好了,正张罗新纪念馆开业的杨守义又遭遇了晴天霹雳,有关部门通知他迁移纪念馆,理由是“违法用地”。失望沮丧的杨守义只好把纪念馆迁到下窝棚小学。不久后,由于另外一些原因,他又把这些展板和资料运回家中。2004年春天,杨守义重整旗鼓,把被拆掉的砖瓦拉回了自家后院,愚公移山式地独自盖了两间房,建成了目前的展览馆――开原市林丰乡抗日英雄纪念馆。这应该是中国规模最小的农民私人建立的“抗日英雄纪念馆”。简陋到窗户连块玻璃都没有,全是用塑料布代替的。
在纪念馆展板上,有一段由杨守义撰写的前言:“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的独立解放,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家乡在抗日时期就出现了很多革命先烈:栾法章、白子峰、白朴林、白朴珍等。那时,从官粮窖村至栾家街各村的男女老少都是抗日队伍中的一员。他们在栾司令的带领下,组成了抗日救国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提起栾法章这位抗日英雄,他的报国之心,他的民族气节,他的‘还我河山,还我中华,抗日到底’的豪言壮语,感动了清河两岸。他的抗日斗志威震日寇,他的抗日业绩传遍了辽宁大地,他的名字渐渐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我们要缅怀栾法章的抗日业绩,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纪念馆里,一共有30块展板,展示着义勇军抗日的故事,上面的画大多是杨守义自己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无论是字迹还是绘画都显得单纯和朴拙。虽然没有视觉上的震撼,但是让人敬佩或者感动的情绪油然而生。
杨守义收藏的文物其实只有两件,一件是一个铁枪头,这是他父亲当年的武器;还有一件是一把铁锹头,这是杨守义父亲当年与鬼子肉搏时从日本鬼子手里夺下来的。
这些年,有近万名本地人和外地人知道了杨守义和他的抗日纪念馆,都慕名来参观。一位叫任长福的参观者参观后写了几句话和一首诗:“国不可欺,民不可辱,历史不能忘”,“一代豪杰举义旗,专打鬼子志不移”,“救国精神人人爱,祖国江山万代长。”
在纪念馆,杨守义是义务的解说员。走出家门,他又成为当地学校的编外老师。一些学校总是请他去给学生宣讲家乡那段抗日的历史。每次讲课时,他都认真对待,整理文字材料,收集图片,一丝不苟。学生们经常被那段历史感动得潸然泪下。
为了纪念馆,杨守义把能想办法挣到的钱都用上了,遭到了很多误解和嘲讽。如今71岁的他的生活来源就是开三轮车载客,而这辆三轮车也是好心人赠送他的。杨守义还特地做了“车体广告”,车的塑料遮雨棚上就写有“抗日纪念馆”这五个猩红反白的大字。
(责编雷蕾)
1166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