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语文(6)《善良》.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6)《善良》.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25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6)《善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善良》课程教案
授课日期
2012年2月23日第1、2节 27日第1、2节
课时
4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2、理解作者对“善良”的深刻、独到、精辟的见解,学会用一颗善良的心灵去对待他人,对待世界。
3、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道德观。
重点
研读文句,领会作者观点。诉说自己的善良观。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教学方法
研读,点拨,讨论
作业
完成配套的练****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具、仪器设备
备注
导入
第一课时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也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因此,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的庙宇。
现在,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残疾乞丐瘫在地上,一路爬走行乞,穿梭在呼啸的车阵中,这种情景,常能引发我们的善心,然而,有些残疾人乞丐却是如此变装而来:这个青年在烟雾弥蒙中酝酿情绪,接着他开始换上工作服,最后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自此之后,你遇到这样的人,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你又选择帮还是不帮呢?
我再问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东郭先生与狼》这个寓言呢?在这里,我们不去批判东郭先生的对错,但我想问大家第二个问题,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帮不帮狼?
作者简介
面对这种情况,作家王蒙又选择帮还是不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他的这篇《善良》,看看王蒙又作何选择。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等,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等。
写作背景和意义:经历了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年代,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王蒙在一场场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文本分析
1、导入善良话题:
从时间上看,善良是一个古老的道德话题,从感情色彩来看,善良是一个带有人性光辉的褒义词。但是“善良”在与现实生活发生碰撞的时候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结果,因而“善良”又常常被人们所怀疑甚至否定。这就是善良的复杂性。当代作家王蒙的《善良》,应该说就是这种复杂性所带来的一个作品,文章从现实中人们的善良观(“善良……过时”、“善良即愚蠢”)出发,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思考,并试图在思辩上进行“抑恶扬善”,事实上文章也确实表达出了这种价值观念,它没有过多的说教味道,而是借助独有的“王蒙式语言”强有力地弘扬了“善良”的力量、属性、内涵、结果等正义的一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内涵。
2、体感知,梳理全文结构:
(1)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并找出每一段的关键句。
明确:共12段
第一段: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开门见山,直达主题)
第二段:一味善良不足恃。
第三段: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和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这是一种疾病?
第四段: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呢?
第五段: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第六段: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的力量)
第七段:善良的属性。
第八段:善良宣扬自己的光明。
第九段:善良的内涵。
第十段: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
第十一段:善良者永远乐观、充满信心。
第十二段:我喜欢善良。(总结全文,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并号召人们弃恶扬善)

(2)按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板书)
文章哪一些语段是提出问题?(1-4)
哪些语段是属于分析问题?(5-11)
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解决问题(12)。
第一部分:树靶子,打靶子:(1-4)
(1段)打善良似乎早就过时了(开门见山,直达主题)。
(2段)人们拒绝善良的理由(两则寓言故事)。
(3、4段)以两个理从两个角度质疑(反驳有力)。
加深课文理解
第二部分:立观点:人们向往“善良”:(5-11)
(5段)表面上凶恶有时常常战胜善良(退让一步)。
(6-11段)用一连串理由指出向往善良的原因(前进一步)。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