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镇与《长征画集》
在长征途中,红军十分重视美术宣传工作。红军中的一些专业美术工作者和业余美术爱好者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形象生动地记录了长征途中的战斗和生活经历,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如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黄镇,红二、六军团的文艺干部陈靖,红四方面军的廖承志等人,就画了不少的宣传画。然而,由于战斗的频繁和环境的艰苦,很多在长征中创作的图画没能流传下来。
黄镇是最早用画笔记录红军长征生活的文艺工作者,也是唯一一位有长征途中创作的美术作品传世的“美术家”。他创作的《长征画集》,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红军的长征生活,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正如阿英在该书序言中所说:从艺术标准看,在绘制技巧上不太成熟,但“在中国漫画中,有谁表现过这样伟大的内容,又有谁表现过这样的战斗!”
多才多艺的画家
黄镇,乳名百知,又名佩寰,1909年出生于素有中国“文都”之称的安徽省桐城县东乡(今属枞阳县)一个小小的山村,从小深受古朴悠久的桐城文化的熏陶。因受到民间艺术家杨绳武的影响,黄镇从小就爱上了绘画,打下了扎实的书画基础。黄镇的父亲见儿子擅长绘画,便卖了几亩薄田,让黄镇去上海学画。于是黄镇考进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后又转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艺术功力更见长进。毕业后任中学美术教员,可仅执教两年,便因支持进步学生运动而被解雇。他愤然投笔从戎,经同学介绍,投奔冯玉祥所部西北军炮兵师任中尉参谋,并将原名黄佩寰改为黄镇。是年,冯玉祥因反蒋介石而被迫下野,黄镇所部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黄镇也随军南下江西。
1931年12月,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在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的保荐下,黄镇被任命为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并兼红军“猛进”剧社社长。这样,演戏画画成了黄镇的主要工作。在刘伯坚的指导下,黄镇创作和导演了《英勇上前线》等反映红军战斗生活的活报剧、话剧和歌剧。在话剧《庐山雪》中,他和军团领导同台演出,周恩来抱病观看,鼓掌助兴。1934 年1 月21 日至2 月1日,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黄镇创作了巨幅油画《粉碎敌人的“围剿”》, 以五军团名义献给“二苏大会”, 此画被悬挂在大会会场,十分引人注目。
在长征途中,为了激励广大红军官兵的斗志,黄镇编导了小话剧《塞克特(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的梦》, 揭露了法西斯色厉内荏的反动本质, 对反动派妄图消灭红军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黄镇还与陆定一合编了一首在红军中广为传唱的《打骑兵歌》:“敌人的骑兵不须怕,沉着敏捷来打它。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快放易射杀。我们瞄准它,我们打坍它,我们消灭它! 我们是无敌的红军,打坍了蒋贼百万兵。努力再学打骑兵,我们百战要百胜! ”在渡过金沙江后,为鼓舞红军战士的士气,黄镇等专门创作了名为《一只破草鞋》的活报剧,满怀激情地歌颂了红军抢渡金沙江的胜利,辛辣地讽刺了敌人追击千里,只拣到红军丢下的一只破草鞋的狼狈相。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首长都观看了这个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在场的1万多名红军指战员无不拍手叫好,盛况空前。据当时《红星报》第二十二期载:
“6月21日, 在一、四方面军召开的干部同乐会上, 猛进剧社演出的《破草鞋》, 被认为‘无论在剧情上或者在艺术上都是成功的’。”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