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爱情观.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爱情观.doc

上传人:lxydx 2017/8/26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爱情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爱情观
摘要:《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基于自己19岁的亲生经历写成,是川端青春文学的杰作。本论文以《伊豆舞女》为中心,从‘我’与熏子初见、倾心、离别三个阶段出发,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分析川端康成早期的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观;人生经历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早期作品以社会下层女性为中心,描写她们的纯洁内心与不幸的遭遇。童年经历亲人离世(3岁丧父,4岁丧母,8岁、11岁、16岁祖母、姐姐和祖父相继去世)造成了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性格古怪,冷漠,自私,不善于与人交流,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
《伊豆舞女》描写了一个为排遣内心忧郁和苦闷的高二学生,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并对小舞娘‘熏子’产生了若即若离,似爱非爱的情感以及最后无奈的离别的故事。
一、《伊豆舞女》体现的爱情的美与悲
《伊豆舞女》描写了一段青年男女似爱非爱,纯洁的爱情故事。本应该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最终也走向离别。
(一)初见的美与悲
途中初见两人并没有交流。但川端康成的心里很期待有下次再见。所以茶室的再次相遇使川端康成紧张不已。面对而坐,被熏子给自己这样一个陌生人让坐垫的善良行为而感动。虽然对熏子有好感,但由于川端康成的经历中缺少关爱,更不懂得如何去表达,只能把这份好感埋藏在心底。
(二)倾心的美与悲
舞娘,当时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与川端康成的学生身份格格不入。地位的悬殊也为两人悲剧的爱情埋下伏笔。熏子与川端康成下棋,并被熏子认真下棋的样子所吸引,心也有所悸动。熏子尚幼,川端康成担心她遭到其他的男人欺辱而彻夜难眠。但孤儿根性的他知道,有些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所以他只能用洗凉水澡的方式然让自己冷静,缓解想去找熏子的冲动。当熏子毫无顾忌地***着身体从温泉中跑出来向我们打招呼的时候,川端康成对眼前的美丽少女没有一丝亵渎,而是羡慕她的自由。
(三)离别的美与悲
川端康成因旅费不足要早些离开,但想到与熏子的分离,从心底悠然升起一丝落寞。熏子出现在离别的码头,但两人竟也没有说一句告别。或许他们的心里都明白:即使我们之间萌生了爱情,但不会在一起,那不告别是不是就可以留一些期许,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再见。分别后的川端康成再度陷入了孤独,但此时作者的孤儿根性早已被清纯的熏子所感化。两人的爱情相见于伊豆,相忘于伊豆。
二、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若即若离,似爱非爱,欲说还休的含蓄爱情在《伊豆舞女》中表现地淋漓尽致。造成川端康成这样的爱情观主要有两个方面:家庭和恋爱。
(一)家庭的影响
童年的不幸遭遇给川端康成的性格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川端康成自幼双亲离世,8岁、11岁、16岁祖母、姐姐和祖父相继去世,至此川端康成变成真正的孤儿,开始寄宿的生活。从小缺少关爱,自然也不懂得如何去交流,去表达爱。在这样的环境下,川端康成渐渐陷入孤独与恐惧之中。性格上自私,冷漠,惧怕别人的恩惠。缺少安全感的川端康成从心底里渴望一份关爱,但害怕分离的他宁愿将感情埋藏在心底,也不愿说出来。他害怕分离,怕自己再次陷入孤独。
。川端康成从小在没有女性气氛的环境中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很少与女性的接触,不知道该如何与女孩子交流,即使对女孩子有好感也不知道如何表达。但19岁处于青春期的川端康成心中又渴望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