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张学良的功过是非.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学良的功过是非.doc

上传人:lxydx 2017/8/26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学良的功过是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张学良的功过是非
[摘要]
近年来,关于张学良的非议颇多,但大多站不住脚。对待历史人物,应按照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需要处理好的关系等方面给予公正客观的评判。本文认为,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之一,不管他身上带有多少时代、阶级和个人的局限,他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西安事变;《申报》;国统区;影响分析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2-0028-03
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它的和平解决,直接促成了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结束,开启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拉开了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序幕。张学良作为事变的主要组织发动者,一直以来受到尊重,被誉为民族英雄。但是,近年来对张学良的非议日渐增多:从民族大义,到才华能力,再到人品人格,被批得无一是处,更被说成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本文将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尝试对张学良的功过是非给予比较客观的评价。
一、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看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史学界争论颇多。一则争论是否应有统一的标准,二则争论如果有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唯物史观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有一个客观的基本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应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历史人物的言行,看其对社会历史发展是起了阻碍作用,还是促进作用。阻碍即否定,促进即肯定。
张学良登上近代中国政治舞台的时候,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主政东北。他受命于危难之际,集国仇家恨、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形势十分险恶。南京政府希望他改旗易帜,促成全国统一。而日本人要他实行“自治”,如不听警告,则日本就要自由行动。经过长达半年的和平谈判,张学良于1928年底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五色旗。“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东北易帜其本身求统一、求抗日的历史趋势,是完全正确的,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是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做出的第一件有深刻影响的大事,是他一生中最令人称道的爱国壮举之一。”[1]
然而,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下令不抵抗,不仅使他自己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更使我东北大好河山不战而亡,顷刻沦陷。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蒋介石已经下了不抵抗的禁令。7月的“万宝山事件”,蒋介石反对反日运动,命令“隐忍自重”;8月的“中村事件”,蒋介石铣电称“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2日,蒋介石和张学良在石家庄会晤,蒋要求张学良严令东北军,“一律不准抵抗”,提交国联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学良对日本寻衅的态度也是不得抵抗。事变后,他判断只是一次和以往一样的寻衅事件,因此
“余立时又下令收缴军械,不得作报复行动”。[2]尽管张学良自始至终强调是自己对局势判断失误,并不是真的不抵抗,只是一种避免战争的策略。但是,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三千万人民处于日本的铁蹄之下,继而日本以东北为基础加快了全面侵华的步伐,这一切张学良无疑负有重大责任。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矛盾上升,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当时,全国抗日救亡的呼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