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微格教学教案4.docx

格式:docx   大小:5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微格教学教案4.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7/8/27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微格教学教案4.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6课教案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姓名:张婷
院系班级:历社学院历史学3班
学号:201000310326
课程标准
(1)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与影响,并了解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与前一单元和下一课都有重要的联系。因为第二单元学****了两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繁荣时期。而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矛盾和危机。于是在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危机,主要的资本主义采取了不用的方法来应对。美国则是实行罗斯福新政。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也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学****下一课学****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因而本课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3)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历史背景、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列举的方法,将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发生演变梳理清楚。
(2)采用设置情境、设置疑问解答疑问的方法,由浅入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知识、提升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特点(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实质与影响。
难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因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课文没有涉及,而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
(2)罗斯福新政特点、实质和作用。因为这几点都是要学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后,再作概括和较深层次的挖掘,因此学生学****这几点内容有一点难度,需要老师作进一步的引导。
五、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同学们好,大家应该都还记得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那场金融海啸,这场金融海啸最先由美国开始,波及到了世界各国。
世界各国在面对这场金融海啸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危机。例如,中国政府投资4万亿,来刺激消费拉动生产,从历史上借鉴学****的,那么是从哪里学****的呢?这正是我们本节课学****的内容,大家翻到课本76页,我们来学****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板书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黑色星期四
首先我们来学****第一个框题,黑色星期四,板书一、黑色星期四(大危机的爆发)。大家都知道,在19世纪最后3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生产,直接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繁荣时期,其中,以美国尤为突出,但这种繁荣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大家可以看到课本小字部分的材料……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是非常悬殊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财富都高度集中在资本家手里,而工人农民的实际工资增长缓慢。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工人农民工资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低下,但是掌握社会巨大财富的资本家消费能力却极其有限,就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找一个同学回答……并总结: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但是在当时,很多人却把用于购买生活必须品的钱投到股票市场,造成股票严重偏离实际价值,显然,这是不能够人们带来财富的,于是人们投资的信心开始下降。贫富差距过大、生产过剩、股票投机过度这些矛盾不停的堆积,终于在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崩溃,这一天被称作“黑色星期四”,
以黑色星期四为起点,经济大危机也就爆发了,也就是说,由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是大危机的导火线即直接原因,板书1危机爆发的原因(1),既然有直接原因,肯定会有根本原因,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个是本节课的难点,大家认真听讲。大家都知道,当时的美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资料是私人占有的,即资本家私有,在这种前提下,各个资本家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容易出现忽略全局的毛病,但是,美国当时的生产却是以整个社会为依托的,这就要求所有的生产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配置,大家注意,一方面,资本家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忽略全局,另一方面,生产社会化却要求资源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二者之间就有了矛盾,当时美国爆发危机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