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钢筋绑扎与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文档首发]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钢筋绑扎与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文档首发]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钢筋绑扎与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优良文档首发]
1、箍筋间距不按图施工绑扎
原由解析:
绑扎操作不严格,不按图纸尺寸绑扎。
防治措施:
依据构件配筋状况,在纵向钢筋上用粉笔划出间距点。同时严格要求工人操
作。
2、箍筋绑扎不坚固,绑扎点松脱,箍筋滑移倾斜
原由解析:
用于绑扎的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合;绑扣形式为同一方向;或将钢筋笼骨
架沉入模板槽内过程中骨架变形。
防治措施:
一般采纳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
绑扎直径12-16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用双
根22号铁丝充当绑线。
绑扎时要相邻两个箍筋采纳反向绑扣形式。比方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
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纳兜扣并加缠;对纵向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合加缠。重新调整钢筋笼骨架,并将松扣处重新绑牢。
3、箍筋弯钩头平直段长度不足10d
原由解析:
下料不正确;画线方法不对或偏差大;用手工曲折时,扳距选择不妥;角度
控制没有采纳保证措施。
防治措施:
1)增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依据本单位设备状况和传统操作经验,早先确
定各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考虑周密;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靠谱,要依据实质成型条件
(曲折种类和相应的下料调整值、曲折处曲率半径、扳距等),拟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地址规定备用。一般状况可采纳以下画线方法:
画曲折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一样角度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曲折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向两边分画。
扳距大小应依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立,可参以下数值。
(以上1中的d为钢筋直径。)为了保证曲折角度吻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可以自行达到正确角度的状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纳钉扒钉做标记的措施。2)对于开头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进行大量成型,最好试加工出一个样品,并依据样品状况进行调整,以作为示范。
4、钢筋漏绑
原由解析:
早先没有考虑施工条件,忽视了钢筋安装序次,以致下道工序钢筋绑扎困难。
防治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从前要熟习图纸,并按钢筋资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
筋规格能否齐全正确,形状、数目能否与图纸吻合;在熟习图纸的基础上,
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氙扎安装序次和步骤。
治理方法:
松绑部分钢筋,达到条件后把未绑扎的钢筋绑扎完成。
5、负筋间距过大
原由解析:
绑扎操作不严格,不按图纸尺寸绑扎。
防治措施:
对操作人员特地交底,或在钢筋骨架上挂牌,提示安装人员注意
6、负筋绑扎凌乱、倾斜,间距不一
原由解析:
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绑扎工人操作粗心,不按图纸尺寸绑扎。工序安排
不妥,钢筋受踩踏;
防治措施:
增强现场管理,对操作人员特地仔细交底;钢筋一定满绑;合理安排工序,
做好保护措施,预防绑扎后踩踏;
7、负筋弯钩方向未向下
原由解析:
绑扎粗心,未将弯钩方向朝下。
防治措施:
绑扎时使负筋弯钩朝向下;负筋进行满绑。
治理方法:
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掉,调准方向再绑。切忌不拆掉钢筋而硬将其拧转
(因为这样做,不仅会拧松绑扣,还可能以致整个骨架变形)。
8、箍筋宽度尺寸禁止
原由解析:
1)在骨架绑扎前未按应有的规定宽度定位,或定位禁止;
2)已考虑到将箍筋宽度定位问题,但在操作时不注意,使两个箍筋往里或往外串动。
预防措施:
1)绑扎骨架时,先扎牢(或用电弧焊焊接)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吻合规定的尺寸,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
2)按梁的截面宽度确立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双侧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类双肢箍筋定位;
3)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筋宽度的正确度,发生偏差及时纠正。
治理方法:
拿出已入模的钢筋骨架,松掉每对箍筋交织部位内的纵向钢筋的绑扣,校准四肢箍筋的宽度后重新绑扎。
9、钢筋偏位
原由解析:
1)放线错误,施工员粗心大意,没有仔细复核设计图纸造成。
2)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状况,以致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地址发生错动;
3)因箍筋制作偏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吻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
4)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目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
5)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登攀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废弛,纵筋偏位;
6)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
7)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常常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8)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基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乏箍筋拘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预防措施:
1)在进行柱子定位放线时,严格依据《工程丈量规范》精确放线,严格复测,从而保证定位轴线的正确性。
(2)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互相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
100mm,即以大包小,防范上低等宽状况的发生;
3)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而后把柱墙墙从下
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
500mm
处用柱箍点焊固定;
4)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
5)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一定坚固,绑点不得遗漏;
6)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一定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坚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7)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在靠紧搭接不行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地址,并采纳垫筋焊接联系。
治理方法:
若采纳在楼面上对错位筋按1:6坡度较为缓和地折曲复位,并对折曲段上下必定范围内用箍筋增强拘束,采纳这类方法仍应谨慎。若采纳对错位较大
的钢筋加同规格的复位筋与错位筋实现靠谱连接则较为安妥,错位严重的应与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加固补强方案。
10、钢筋骨架倾斜变形
1)梁呈拱形状
2)钢筋网片呈波涛状
原由解析:
钢筋骨架外形禁止,这和各号钢筋加工外形能否正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保证各部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由。安装质量影响要素有两点:多
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地址。施工过程中梁底标高有误。
防治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范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治理方法:
将以致骨架外形尺寸禁止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安装绑扎。
11、钢筋绑扎不到位引起的钢筋砼保护层问题
(1)、楼板负筋砼保护层厚度过大
原由解析:
1)施工操作不规范,钢筋工安装时,钢筋骨架绑扎不坚固,无钢筋支撑措施(马凳、悬挂法等),或支撑过少、分别,在浇筑混凝土时,震动使钢筋偏位。
2)施工管理不到位:各工种交织作业,施工人员行走屡次,无处落脚大量踩踏而护筋又不到位,车压人踩,使受力钢筋移位、变形。
防治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必定要做到规范操作,责任明确,钢筋制作、绑扎、
支模、浇筑时严格依据施工技术交底操作。受力筋或箍筋的加工尺寸正确
绑扎坚固,支模尺寸吻合要求。混凝土保证优异的和易性,采纳适合的振捣
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以保证钢筋保护层的质量。
(2)增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地址;
一定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
3)安排足够数目的钢筋工(一般应许多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
4)推行使用悬挂法施工工艺《方管加支撑悬挂法控制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
《方管加支撑悬挂法控制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
2)钢筋砼保护层厚度过小
梁底露筋
楼板板底露筋
原由解析:
保护层沙浆垫块间距过大或缺失;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懈。
防治措施:
沙浆垫块间距适合(以骨架不明显下弯变型为宜);对于纵向钢筋,可采纳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对于负弯矩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控制,
详见下边的方管式悬挂法控制负弯矩钢筋砼保护层。
办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稍微露筋可用水泥沙浆抹压平坦;露筋部位周边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四周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而后用沙浆抹压平坦。为保证修复处灰浆或沙浆与混凝土接合靠谱,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刮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状况下补修。重
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判断后,依据露筋严重程度采纳措施挽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纳树脂之类资料涂刷)防范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对付构件进行特地加固。
方管式悬挂法控制负弯矩钢筋砼保护层
资料规定:
1)方管规格:,外框尺寸为15mm×15mm、
20mm×20mm两种,目前市场上为6米长一根,项目部按工程设计板保
护层厚度要求采纳(方管外框尺寸为砼板负筋保护层厚度);
2)方管撑脚:采纳φ12或φ14的钢筋制作,最好采纳圆钢;
3)铁铲:用25以上钢筋打成一头扁平的铁铲。
制作要求:
(1)依据设计板跨,、。(2)、将方管焊成架体:双方管平行搁置,间距400mm左右,两端头及中间用方管
φ12以上钢筋作为拉杆焊接成一个整体,拉杆间距400mm左右,要求面平。
3)方管架体焊钢筋撑脚:架体高度=设计板厚=方管外框厚度+撑脚高
度(在施工现场,如现有的架体高度小于设计板厚30mm之内时也可在撑脚下加设硬垫块办理,而不用重新制作架体)。
4)撑脚间距:为提升整体刚度,撑脚间距要求不大于400mm。
5)焊接要求:整个架体连接点包含拉杆和焊脚均应满焊。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1)在楼面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按板厚要求布设相应高度的方管架体,要求架体布设顺直,架体内边距支座边350mm左右。
2)所有板负筋与架体交织点均用22#铁丝逐点绑扎坚固,负筋面一定紧贴方管底。
3)对于采纳泵送砼的项目,整个施工段一定所有布完架体,并将负筋所有绑在方管上,方能组织钢筋隐蔽查收。
4)架体应在砼振捣密实平坦后初凝前面能拆掉。序次为:振动棒振捣平方管面找平砼平板振动器振捣(要求砼面平方管面)用铁铲铲断负筋与架体结扎点铁丝除去铁丝除去架体架体部位补砼。
5)作业人员施工时应尽量不踩踏板负筋(可踩架体)。使用后架体保护
1)拆下的架体应及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表面混凝土浆;
2)及时调整和修复变形架体;
3)拆下的架体应按规定地址堆放整齐;
4)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干净架体,并涂刷废机油防锈,存放于库房,防范日晒雨淋。
12、梁柱节点箍筋的制作与安装
1)框架梁柱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2)框架梁柱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数目不足
3)框架梁柱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堆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