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haha 2022/11/2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世说新语读后感_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一
支道林喜爱养鹤,住在剡县的峁山上。有人送给他一对小鹤,不久小鹤的翅膀长成,想要飞走。支道林舍不得它们,把它们的羽毛剪短了。鹤高举着双翅却不能翱翔,回头看看翅膀,垂下了头,心中仿佛有说不尽的懊恼。支道林说:“既然你们有直冲云霄的心愿,又怎肯给人做玩物呢?”于是,喂养到羽翼长成,就让它们飞走了。
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篇文章。读完这文章,我发觉它蕴含了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要我们爱惜动物。连古人都能意识到不能以一己私意来限制小动物的自由、追求和志向。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莫非把小鸟关在笼子里,给水给食,就能关住它们的心吗?我看做不到,只有给他们自由,才能算真正爱他们。
其次重意思是告知我们人要有直冲云霄的志向。文中的一双幼鹤正是因为有了直冲云霄的憧憬,而表现出对蓝天的渴望。被支道林发觉后,才圆了它们的蓝天梦。鹤都有志向,何况于人呢?人也要有直冲云霄的志向,只有有了这样的志向,才能激励你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向前。所以,人要有自己的志向。
一部《世说新语》告知我们很多道理。我所读得不过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但这一滴已经告知我:我们要做一个志向远大,并且爱惜动物的人……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二
十几年前,在《世说新语》读到一则小故事,原文是“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行为,其况恶乎?’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赵母嫁女,女儿临走时,赵母一再嘱咐女儿说:”女儿啊,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考虑,千万别做好的事啊!“女儿不解,问母亲:”娘啊,您不让我做好事,莫非要我去做坏事么?“赵母说:”孩子,好的事尚且都不能做,怎么能去做坏的事呢?“
那时年轻,也未嫁人,看了这则故事,怎么也无法理解,只觉得赵妈妈对出嫁女儿的叮嘱真是不着四六,既不让女儿做好事,也不让人家做坏事,究竟要女儿怎么做才好嘛?
现在自己成家了,也已为人之母,想想这些年自己所经验的事,才领悟到这位赵母为人处事的谋略真是太强了,只能说自己明白得太晚了…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三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解并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常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原委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原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方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我虽然经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解并描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接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密。”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方,说明白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很多不一样。
另外一个故事讲解并描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旧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光明!”用自我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阻碍他富有才智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就应好好的发挥属于自我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一样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方自我,用朝阳之辉来比方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方,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邃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搞笑。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仔细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四
《世说新语》是南宋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雅量、政事等三十六篇,讲解并描述了当时名士的轶闻趣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篇的第九篇。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名叫荀巨伯的人,听说在远方的友人得了病,便什么都不管去看他,正值匈奴人攻打这座城。匈奴人已经闯进,问荀巨伯:“我们大军已到,城中无人,你是何等的汉子,还敢留在这儿!”,他说:“不忍留下挚友,宁以自己的性命来换挚友的命。”匈奴人听了很是感动,便撤军了。荀巨伯冒死也要爱护挚友,这才是君子之交啊!这就是“真”和“诚”的一种体现,能让敌人自惭而退,让我们见到了患难见真情的珍贵。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当讲情义,杀身成仁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的性命,更是挽救了一座城。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杀身成仁,重情重义,这些品德值得我们推崇!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五
从《世说新语俭啬卷》中的四个故事说起。
《世说新语俭啬卷》中有九个晋人俭啬的故事,其中有四个是说王戎。
一:王戎担当司徒时既贵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数一数二。王戎亲自掌管田契,常常与夫人在烛下计算财产。
“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是琅琊王氏在东晋极盛之时。在西晋琅琊王氏并不是一流的门阀,河东裴氏、颖川荀氏的声望当时都比琅琊王氏要稍高一些。虽然,阀第的品评中,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状况和爵位凹凸。但财宝也是世家豪门间社交的一个重要方面。
儒家伦理统治中国的期间,提倡“仁、义、忠、孝”,表面上很看不起钱,其实都是很虚伪的。自孔夫子起,儒生就是一个个官迷,而在中国古今历史上,权、钱始终是相通的。想作官和想发财就是一回事。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擅长理财,天经地义是一个极大的优点。
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
这类似于现在的“技术产权”的爱护意识,何过之有啊?王戎是一位超前于时代意识的宏大理财家。
中国古今一些学问分子的酸气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识,卑视种种勤劳致富、合法谋利的行为。潜意识里,这是种忌妒,因为自身理财无能,不能合理合法的占有财宝,于是成天怨天尤人。
三:王戎之女嫁给河东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兴奋起来。
这是一种最合理的亲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亲父子、亲兄弟明算帐,何错之有?
有错也是欠债不还的裴頠的错。
四:王戎的侄子成婚时,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完婚后,又要了回来。
从表面上看,这个事例有点过份。
我可能扯一个并不恰当的事例:《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个杀人犯。因为他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但绝大多数的人并不厌烦武松,因为武松犯法是情有可原的。
以此而推论,《世说新语》和《晋书》只片面地记载了王戎要回送出去的礼物这一个结果,但是对王戎叔侄之间的纠葛却没有提到。其中是否有隐情,也情有可原呢?
当然,可能有挚友会觉得这里我对王戎的辩护有些牵强。
但是,大家要知道,王戎是何等风流的一个人物,岂会做出这种没有品位的事情来?
王戎在竹林七贤中年纪仅比阮籍之侄阮咸稍大,能与大他二十余岁的嵇康、阮籍交往的人。嵇康、阮籍是何等狂傲的人?嵇、阮对待俗人的看法是“傍若无人”和翻“青白眼”,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
即使是山涛、王戎这些做官做到司徒(宰相级别)的人,也和嵇康、阮籍一样,得魏晋之天地精华,是人中龙凤。
嵇康公开与山涛绝交是为了爱护山涛。能够放心托孤的挚友,情意好到什么程度?假如嵇康真地瞧不起山涛,大可以像对待钟会一样,冷口冷面,那才是最大的鄙夷。之所以大张旗鼓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只是为了爱护山涛。因为像嵇康这种追求真正精神上的自由的人,肯定不会去干涉别人的自由。
其实,在《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中,就已经提到了王戎吝啬到做作的行为,是为了在八王之乱前后这个中国最混乱的年头中的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
都是有先例的,秦代名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灭楚之前,用恳求赏赐田地来消退秦王政的疑心。司马迁这个政治上失败透顶的太监,就用带酸意的笔触,指责了王翦没有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其实,身家性命都没了,要虚伪的、名义上的“德”又有何用?
汉代名相萧何一直在关中安抚、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可为了消退刘邦的猜忌,也不得已强夺、贱买民间田宅自污名声。这是因为一般的小官吏,皇帝并不怕他们有野心,如有贪赃枉法行为,常遭严惩。对于功臣名将,皇帝则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轻重了。
王戎在中枢为官的时候,杨骏、贾后、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成都王司马颖这些权臣、君主,你方唱罢我登场。王戎能在这混乱的局面下,保全性命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更别说保持荣华富贵。但王戎做到了,以七十二岁的古稀之年寿终正寝,并在正史中留下了一段风流富贵传闻。
王戎的功业,虽然不足以与王翦、萧何同日而语,但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同一种人——道家黄老之术的传人。
再翻《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可以发觉王戎爱财,但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王戎之父凉州刺史贞陵侯王浑死后,其故吏赠钱百万,王戎辞而不受,由此才显名当世。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王戎节俭的生活作风、胜利的理财手段实在是万世楷模。
现在时常听闻外国历史上的犹太富豪、明清晋商极尽俭朴的纪录,他们都像王戎一样,都是些值得万世师表的人物。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六
这只几天我在看一本古书——《世说新语》这本书,资料精彩搞笑,用漫画的形式将书里的资料表达的栩栩如生,很好理解。你也和我一齐在这本书里畅游一番吧!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一本记录自汉末到南朝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的笔记小说。成书时间为我国南朝宋时期,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按资料分为德行、言语、政治、文学等三十六类,共有一千二百余故事。
故事一:
其中德行类的一个“荀巨伯探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挚友,没想到外族敌寇正在攻打挚友住的城,挚友说:“我快病死了,你来干什么?快走吧!”荀巨伯坚持还要照看病友,敌军攻进城了,他对敌军说情愿用自我的性命换病友的命,敌军被他们的友情感动了,最终撤出了城,全城的生命和财产都给保住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到荀巨伯是一个重友情的人,把挚友的生命看得比自我生命还重要的人,让我看出来荀巨伯与挚友的深厚友情,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让人赞美和艳羡……
故事二:
从前有一个叫杨修的人,曹操任丞相时,命杨修为主簿,他聪慧过人,擅长揣测他人的内心。一次他带人修好了相国的大门,曹操见了不说话,让人拿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甩袖离开。众人都很担忧,怕活不成了。杨修让人把门拆了,说道:“门中写一个‘活’字,合起来看“不就是一个‘阔’字吗?丞相嫌门太大了啊!”众人这才茅塞顿开。杨修用自我的才智许多次揣测出曹操的心思,还有很多关于他思维灵敏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让我明白了,杨修是那么的聪慧,真是一位人才啊!
我喜爱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古代时的经典故事,还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也来看看《世说新语》这本书吧!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七
《世说新语》是我特别喜爱的一本书,以至于它成了我的枕边书,临睡前翻一翻,看几则汉末魏晋名士的言行轶事,品一品魏晋风流,总能有所感悟。
魏晋名士擅长用只言片语,传神描绘出眼前的自然景物,又在状物中加注个人情感,读来让人感觉意蕴悠长。如袁彦伯即将出任安南将军的司马,友人给他送行始终送到濑乡。分别时,一种悵然若失的心情油然而生,袁彦伯不禁感叹道:“江山辽落,尽然有万里之势。”读着文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出一幅水墨画,宽阔浩荡的江岸边,一行人在目送一个人登舟离岸,一种“小舟从今逝,江海寄余生”的凄然别离之感涌上心头。又如大将军桓温北伐,途经金城(现在的兰州),望见自己做琅琊内史时所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不禁感叹:“木如同此,人何以堪!”每读至此,总觉韶华易逝,“流光简单把人抛”。于是告诫自己,余生要仔细过好每一天,岁月经不起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