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人类的起源:人类是由( )进化而来的,在演变过程中( )起了决定作用,( )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远古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距今约( )。
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大约距今( )年之间。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造工具,使用( )。
3、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差不多,已经会( )。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列表比较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种植农作物住房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2、氏族: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黄河中下游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即( )。
2、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
3、( )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名( ),被称为是“人文初祖”,传说其属下( )会创造文字。
4、禅让制: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 )3位。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1、大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都城在阳城。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禹的儿子( )继承父位,从此,( )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商、周的更替一览表:
朝代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4、西周实行( )制度,使周代的贵族分为( )四个等级。
5、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甲骨文: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②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2、青铜器:殷墟出土的( )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3、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叫做金文,又叫做钟鼎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诸侯国是( )
3、春秋争霸的影响:①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消极影响)
②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③在长期的交往与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及地理位置:
2、战国时期,( )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3、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 )的支持下变法。
目的:( )
商鞅变法的内容:
①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②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③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④按军功授爵,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的作用或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