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家庭教育家长手册.doc

格式:doc   大小:4,075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庭教育家长手册.doc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2/11/30 文件大小:3.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庭教育家长手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家庭教育家长手册 】是由【Alone-丁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家庭教育家长手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家庭教育家长手册
家庭教育家长手册
(宋冰冰老师提供)
前言
需要的爱才是真的爱
父母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给予多少爱才是恰当的?恐怕这是所有做父母的都思量过千百遍的问题。有一个故事可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个小男孩踊跃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长跑比赛,他非常有信心拿到好的名次,而且他只想得到第三名,因为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小鞋。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奖品――如果他得了第三名,妹妹就可以每天穿着小鞋上学了。想象着妹妹穿上鞋子兴奋的劲头,小男孩觉得无比的幸福。跑步时他一不小心摔倒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还要为妹妹赢得一双鞋子,他立即爬起来卖力地往前跑。没有想到,情急之下他竟然冲到了第一名。同学们欣喜若狂地祝贺他,他的奖品是一个奖杯,并获得了和校长合影的殊荣。可是男孩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尽管冠军有着很高的荣誉,还能得到更为值钱的奖品,但那不是男孩最真实的需要,他想要的只是一双并不起眼的小鞋子。结果,他不仅没有为妹妹赢得一双鞋子,反而连自己仅有的一双鞋子也跑坏了……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父母给孩子的爱也如此。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那么给予孩子的有可能就是孩子不需要的。因爱生错,因爱生恨,大都缘于此吧。
所以,就让我们用心做一个聪明的家长,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体味生活,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第一部分 认识你和孩子
(一) 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
。有利于孩子们的自信心,促进小孩的个性发展;
。建立相互信任和热爱的基础;
。非物质的精神支柱很重要,金钱不是万能的;
。不要给孩子定性,当然这并不等于放任自由,而是给孩子多一点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
。家庭成员要一致,不要爸爸在打孩子,妈妈却在那互着,当然也要与学校统一;
。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
。要相信小孩,这样才可以培养小孩的自信心;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样小孩以后长大也会宽容别人,而非冷酷无情的一个人;
。使小孩有动力去学****前进;
。或许有些方法不适合你的小孩,这时你就要用别的方法去教育你的小孩了。
(二)家长应给予孩子的10个经历
3. 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父母过多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而不注意满足孩子精神成长方面的需要,如限制孩子交朋友等。
4. 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不少父母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而符合其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事与愿违,两败俱伤。
5. 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有些父母过分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发展,为孩子拼命增加营养,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了孩子大量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6. 关心智力因素多,培养非智力因素少。很多父母关心孩子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危机。
7. 硬性灌输多,启发诱导少。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不讲究方式方法,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孩子稍有反抗,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向拳脚相加,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懦弱、自卑,或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变得难以驾驭。
8. 脑力劳动多,体力劳动少。有些父母把读书当成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学****条件,不让孩子分担任何家务,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把脑力劳动凌驾于体力劳动之上,使孩子变得高分低能,眼高手低。
9. 父母分歧多,统一要求少。家庭成员之间为孩子的教育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对孩子缺乏统一要求,使得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
10. 为个人着想多,为社会着想少。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心理和需要任意摆布,使孩子从小就被束缚在家庭、自我这个小圈子里,向孩子灌输利己主义的思想,而很少把孩子当成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教他们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公而忘私、舍己为人、锻炼成长。
(四)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4)教育要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2. 培养孩子的良好****惯<br****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惯培养开始。
(2****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br****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br****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惯与人格相辅相成****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惯培养来铸造。
3. 引导孩子学会学****br/>吸引孩子热爱学****引导孩子学会学****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br/>孩子不爱学****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惯培养、学****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五)中外知名教育专家的60条教子建议


,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不要吵架。




,以便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



,去幻想。




,要尽量予以答复。

,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相信孩子的理智。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


,相互谅解。
,哪怕不相信会有积极的结果。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惯。
,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br/>。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性格。
***孩子。以免孩子养成“一切向钱看”的不良****惯。
。以免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以免孩子养成“投机钻营”的恶****br/>。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气。
。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人吃、乘车不购票等。
,以免身心受到摧残。
。应让孩子充分发挥潜能、爱好等腰三角形,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应让孩子充分自由活动、多交往,以免养成“独来往、不合群”的性格。
。要循序教导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思想怪异喜怒无常的性格。
。孩子活动偶尔超出常规时,要用适当语言教育他,以免孩子无所适从。
。应帮助孩子分析困难,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

,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六)最好与最坏的五句父母之言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最好的五句话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最坏的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2.“别跑,会摔跤的。”
3.“我只是逗你玩儿。”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丽丽那样呢?”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七)教育孩子应做到“三不四要”
很多家长为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恼,建议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做起。
“三不”是:

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家长重复这种无效的方式只能让孩子更厌倦学****产生精神沟通障碍,回避与父母交谈;

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四要”是:

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可以培养“阳光心理”,从而让孩子更自信;

关注孩子的心情和感觉比关注成绩更重要;

这样才能与孩子找到共同的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以及他们的隐私。
(八)青春期心理特点
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断乳危机”是在温暖的襁褓中度过的,幼儿的反抗充其量也不过是无力的挣扎、无望的哭闹。那么,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却来势迅猛,锐不可当。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183;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从而会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检索、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和家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表演;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求师长敢于冒点风险。尽管如此,因为存在着许多家庭教育的失误,青春期问题仍然无法避免,为了有效地预防青春期发生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 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代际冲突。
二、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只是发生得太快,家长没有心理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和生活的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3. 青春期的情感特点:
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嫉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4. 青春期的思维特点:
初中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高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
、多维的、立体的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窝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
总之,青春期可以形容为疾风骤雨期。他们充满热情和抱负,但又富于理想主义,对现实缺乏了解。由于抱负和理想,使他们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但是,现实又很容易让他们心灰意冷,甚至忧心重重。
第二部分 帮助你的孩子――高中生常见问题及家教对策
(一)如何让孩子知道感恩?
1. 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长辈的行动影响孩子。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因此,做父母的,平时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园赏花观景;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朋友送来的稀有食物先给老人留出一份等等。用你对长辈的关爱言行,来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使之能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灵。同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既要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相互间要多用:“行”、“谢谢”、“对不起”等语言。
2. 经常给予孩子道德信仰的灌输。作为父母,在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染孩子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要教育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知道自己将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帮助孩子确立健康的信仰,并经常鼓励孩子为这个信仰去追求、去努力;要让孩子懂得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无论是与家人团聚,还是与伙伴交往,都不能称王称霸,不以“自己”为中心,绝不能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要乐于助人,时刻不能忘记感恩,时常要想到提起自己最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他人与保持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彼此互动,来培养感恩之心。
3.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根据孩子年龄,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防范宣传以及访问、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等。从而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同时,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
4. 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学校在注重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在加强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培养孩子养成感恩这一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家校联合,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更加尊重自己。
(二)如何应对青少年上网成瘾?
专家研究发现,青少年上网成瘾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一般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特别是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那些希望得到同学、老师重视但又十分孤独的学生,生活、学****遭遇挫折的学生,家庭不和睦的学生,没有特长、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心情压抑的学生,因为这些青少年在现实中不太容易成功而上网。这不仅令他们忘掉现实生活的各种烦恼,还可以带来心理上的群体归属感,渐渐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同时也使他们丧失了现实感,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