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恨歌 白居易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本诗语言优美,融抒情、叙事、写景于一炉的特点。
返回
教学重点
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如何看待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返回
作者简介
返回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唐代杰出的诗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被迫避祸保身,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下《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的传奇色彩和浓郁的抒情气氛的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千古绝作”。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作者任周至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好友陈鸿、王质夫游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而加工创作的。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由于该故事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除上述两篇外,著名的还有:杜牧《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只七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确定了全诗情节发展方向。
:“思倾国,果倾国矣!”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知。
“处子”
纯洁真挚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难自弃”:
“丽质”的具体化:
“一”和“百”形成映衬,又和“六宫”形成对比。
且为递升的数字,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滑”,是华清宫水的特征,也是杨妃肌肤的特征,同时形象地呈现出晶莹水珠与光洁皮肤互映的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