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商周青铜礼器看奴隶制度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青铜器是贵族代表身份的礼器。文饰精美、形象生动、技术高超、种类繁多的古青铜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以后各种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拾张光直先生之牙慧,从讨论商周青铜器入手,分析青铜礼器中所表示出的政治意蕴。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工艺表象政治意蕴
众所周知,说到中国青铜器的繁荣鼎盛时期,莫过于夏商周三代。夏代的器物由于缺乏定论暂且不提。在商周期间,青铜器铸造的技术由粗糙到精细,青铜器物的作用由单一到多元,不仅仅是饮食起居用具,更是贵族身份象征的礼器。那么,在青铜礼器之上铭刻的纹饰,仅仅是为了美观耐看才出现的呢,还是统治者刻意为之?在古代社会,无论文学,艺术都是政治生活的附庸,脱离了政治主旋律的艺术创作根本不能立足。张先生说,“在古代艺术的研究上,至少是在中国古代商周艺术的研究上,我们一般多同意‘政治、宗教和艺术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看法”, 张光直:《》,92页,三联书店,2010年
由此而看,青铜礼器上的纹饰用途应该是有其政治目的。夔龙纹、饕餮纹、蟠龙纹、凤纹、云雷纹……青铜礼器上的纹饰多是动物形态的。传统金石学对于动物纹样的表蕴,大都给予哲理修养的解释:“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周鼎著象,为其理之通也”;“周鼎著鼠,令马履之,为其不阳也”(《吕氏春秋》)。宋代的金石学者也就常将此说沿袭使用。如《博古图》所说“象饕餮以戒其贪”,便是典型的例子。近代学者不为传统说法所桎梏,对于古代政治与艺术的结合提出了新的看法,对商周艺术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至于结合的具体方式,大致看法相同:
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你看那些著名的商鼎和周初鼎,你看那个兽面大钺,你看那满身布满了雷纹,你看那与饕餮纠缠在一起的夔龙夔凤,你看那各种变异了的、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各种动物形象,例如那神秘的夜的使者——鸱枭,你看那可怖的人面鼎......它们远不再是仰韶彩陶纹饰中的那些生动活泼愉快写实的形象了,也不同于尽管神秘毕竟抽象的陶器的几何纹样了。它们完全是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它们呈现给你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们这所以具有威吓神秘的力量,不在于这些怪异动物形象本身有如何的威力,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李泽厚:《美的历程》,36~37页,文物出版社,1981年
商和周初期青铜器动物纹饰都是采取夸张而神秘的风格。即使是温顺的牛、羊之类的图像,也多是塑造得狰狞可怕。这些动物纹饰巨睛凝视、阔口怒张,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像在一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在祭祀的烟火缭绕中,这些青铜图像当然有助于造成一种严肃、静穆和神秘的气氛。奴隶主对此尚且做出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当然更能以此来吓唬奴隶了。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34~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进入青铜时代,商周奴隶主阶级的宗教与艺术,继承了史前时期的某些历史传统,加以利用改造使之为自己的神权统治服务,可能更附加了一些新的属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