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六章言语传播第一节新闻发布会
一、新闻发布会概念及历史
二、新闻发布会的策划方案以及准备
三、新闻发布会后的工作
一、新闻发布会
(一)概念及性质、历史
是社会组织由专门人员主动召集相关记者,向社会新闻媒体报告或解释组织自身希望社会各界公众了解的重大事件的言语传播形式。也叫记者招待会。
性质:传播管理
表态行为
新闻发布制度的起源
新闻发言人制度诞生在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美国。
安德鲁·杰克逊是最早聘用总统新闻发言人的总统。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白宫设立了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发言人。
60年代在西方普及。
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情况
白宫设立新闻办公室和传播办公室
前者负责发布,后者负责媒体公关。
新闻发言人及其助手每天浏览大量信息,列席会议,思考发布的口径。
口径:对问题的看法或处理问题的原则。
白宫发言人发言前要检验三大问题:准备、内容以及方式。《新闻发言人工作验收单》
白宫发言人要建立记者档案库。其中涉及境外媒体历史背景、政治倾向、报道方式、影响范围、发稿者个人情况、提问偏好等。
记者或媒体出身、政府工作经验、对发布者忠诚。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已开展新闻发布工作。周总理者招待会。 1980年,中国政府召开了发布会,涉及关于“渤海二号”石油钻井船翻沉事故调查和处理结果。
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来到苏联的中亚地区,发表了长篇讲话,其中虽然仍充满了对中国的攻击,但明确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建议双方磋商,采取一些两国都可以接受的措施,以改善中苏关系。
1982年3月24日钱其琛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
“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我国1983年4,23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1983年下半年,中央提出建立全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家统计局、外经贸部、国台办等部门发言人也逐渐走上前台。2003年青岛建。
2005年年底,国务院近70个部门和27个省市自治区已建立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
2004年济南市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2010年山东省组织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新闻发言人队伍
产生新闻发布会的原因
1、组织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
2、政府和新闻界等和公众进行沟通的方式
3、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应用
4、新闻媒介积极争取知情权的斗争的结果
(二)特点
隆重、花钱多、规格高、人物事件集中、时效性强、有目的性、有主题、有新闻价值、记者可以利用机会进行互动采访,免去了预约采访对象的困扰、促进双方联系与合作。活动项目讲话、展示等。所以,如果能以其他方式处理新闻,就不必举行新闻发布会。
(三)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由头时机(或主题定位)。
举办新闻发布会必须有恰当的新闻由头,即该新闻是否具有专门召集记者前来予以报道的新闻价值,主题明确。
具体时间要避开重大节日活动时间。
举行新闻发布会的目的,一是本部门有新的举措,希望媒体报道,以扩大舆论影响,二是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四)新闻发布会的理论依据之一
传播学上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媒体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新闻发布会就是通过组织把关送出信息给媒体,吸引公众注意,成为公众意见思想的影响者的作用。主动把关、引导舆论。
新闻发布会的策划是组织主动引导媒体、公众关注组织的做法,是引导舆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