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2023年机电案例必背考点.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3年机电案例必背考点.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2/12/6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3年机电案例必背考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3年机电案例必背考点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机电案例必背考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问
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环节(P25)
答:应根据特性曲线图、表进行。一般的选择程序环节是:
根据被吊设备或构件的吊装重量(或计算重量)、就位高度、位置和已拟定的吊车使用工况,初定吊车的站位位置。
根据设备尺寸、设备吊装高度、吊索高度和吊车站位位置(即由此拟定的吊车工作半径),查吊车作业曲线图,初定吊车臂杆长度。
根据吊车工况和已定的吊车工作半径、臂长,查吊车的起重能力表,查出吊车在此配备下的额定起重量。若额定起重量不小于吊装重量,选择合格,否则重选。
计算吊臂与设备之间、吊钩与设备及吊臂之间的安全距离。若符合规范规定,选择合格,否则重选。
按上述环节进行优化,最后拟定吊车臂长,工作半径等参数。
第二问
流动式起重机的地基规定(P25)
答:①流动式起重机必须在水平坚硬地面上进行吊装作业,
②吊车的工作位置(涉及吊装站位置和行走路线)的地基应进行解决,
③根据其她地质状况或测定的地面耐压力为根据进行解决,
④采用合适的措施(一般施工场地的土质地面可采用开挖回填夯实的措施)进行解决,
⑤解决后的地面应做耐压力测试,地面耐压力应满足吊车对地基的规定。特大型履带吊车应铺设转配路基板。
第三问
吊装方案的编制与审批(P28)
答::
①非常规起吊,且单件起吊装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②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③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审核、签字程序:
①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方案,技术部门组织本施工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②审核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③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专项方案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
①非常规起起吊+100KN以上;
②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
③髙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审核、签字程序:
①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
②专家组应提交论证报告;
③施工单位应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
④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行;
⑤(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有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而后再是总监理、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
第四问
焊接工艺评估规则(P32)
答::
①变化焊接措施;
②变更任何一种工艺评估的重要因素时;
③变化焊后热解决类别;
④初次使用的国外钢材;
⑤常用焊接措施中焊接材料、保护气休、线能量等条件变化;
:
①当增长或变更焊接措施的任何一种工艺评估的补加因素时,按增长或变更的补加因素增焊冲击试件进行实验
②任一钢号母材评估合格的,可以用于同组别号的其她钢号母材;
③同类別号中,高组别号母材评估合格的,也合用于该组别号与低组别号的母材构成的焊接接头;
第五问
垫铁的设立原则→(案列找错题)(P38)
答:①每组垫铁的面积符合现行国标《通用规范》的规定;
②垫铁与设备基本之间的接触良好;
③每个地脚螺栓旁边至少应有一组垫铁,并设立在接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耍受力部位下方;
④相邻两组垫铁间的距离,宜为500~1000mm;
⑤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各设立一组垫铁;
⑥每组垫铁的块数不适宜超过5块,放置平垫铁时,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间,垫铁的厚度不适宜不不小于2mm;
⑦每组垫铁应放置整洁平稳,并接触良好。(设备调平后,每组垫铁均应压紧,一般用手锤逐组轻击听音检查);
⑧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宜露出10-30mm,斜垫铁宜露出10-50mm。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⑨除铸铁垫铁外,设备调节完毕后各垫铁互相间用定位焊焊牢;
第六问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验收程序一般涉及哪些环节,分别由谁组织参与?(P43)
答:验收分①单体试运转②无负荷联动试运转③负荷联动试运转三个环节进行。
无负荷:由施工单位组织、指挥和操作,建设单位及有关方人员参与;
有负荷:由建设单位组织、指挥和操作,施工单位及有关方人员参与;
无负荷单体和联动试运转符合规定后,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质量监督部门办理工程及技术资料等有关交接于续。
第七问
影响设备安装精度的因素(P33-34)
答:①设备基本,强度和沉降;
②垫铁埋设,承载面积和接触状况;
③设备灌浆,强度和密实度;
④地脚螺栓,紧固力和垂直度;
⑤测量误差,仪器精度、基准精度;
⑥设备制造与解体设备的装配;
⑦环境因素,基本温度变形、设备温度变形和恶劣环境场合;
⑧操作误差,技能水平和责任心;
第八问
电力电缆的交接实验内容(P47)
答:测量绝缘电阻、直流耐压实验、交流耐压实验、测量导电体直流电阻、泄露电流测量、绝缘油实验、线路的相位检查等。
第九问
工业管道工程的施工顺序(P59)
答:施工准备→配合土建预留、预埋、测量→管道、支架预制→附件、法兰加工、检查→管段预制→管道安装→管道系统检查→管道系统实验→防腐绝热→系统清洗→资料汇总、绘制竣工图→竣工验收。
第十问
管道系统压力实验前应具有的条件(P63)
答:①实验范畴内的管道安装工程除防腐、绝热外,已按设计图纸所有完毕,安装质量符合有关规定:
②焊缝及其她待检部位尚未防腐和绝热。
③管道上的膨胀节已设立了临时约束装置。
④实验用压力表在周检期内并已经校验,其精度符合规定规定,压力表不得少于两块。(例如,,表的满刻度值成为被测压力的:-2倍。)
⑤符合压力实验规定的液体或气体已经备齐。
⑥管道已按实验的规定进行了加固。
⑦待试管道与无关系统已用盲板或其她隔离措施隔开。
⑧待试管道上的安全阀、爆破片及仪表元件等已拆卜或加以隔离。
⑨实验方案已通过批准,并已进行了技术安全交底。
⑩在压力实验前,有关资料已经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复查。
第十一问
管道泄露性实验(P64)
答:泄漏性实验是以气体为实验介质,在设计压力下,采用发泡剂、显色剂、气体分子感测仪或其她手段检查管道系统中泄漏点的实验,实行要点如下:
(1)输送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以及可燃介质的管道,必须进行泄漏性实验。
(2)泄漏性实验应在压力实验合格后进行,实验介质宜采用空气。
(3)泄漏性实验压力为设计压力。
(4)泄漏性式验可结合试车一并进行。
(5)泄漏实验应逐级缓慢升压, 当达到实验压力, 并且停压10min后, 釆用涂刷中性发泡剂等措施,巡回检查阀门填料函、法兰或螺纹连接处、放空阀、排气阀、排净阀等所有密封点应无泄漏。
第十二问
锅炉受热面组合形式。横卧式与直立式比较的优缺陷(P76)
答:锅炉受热面组合形式涉及:直立式和横卧式;
优缺陷:
直立式组合就是按设备的安装状态來组合支架,将联箱放置(或悬吊)在支架上部,管屏在联箱下面组装。其长处在于组合场占用面积少,便于组件的吊装;缺陷在于钢材耗用量大,安全状况较差。
横卧式组合就是将管排横卧摆放在组合支架上与联箱进行组合,然后将组合件竖立后进行吊装。其长处就是克服了直立式组合的缺陷;其局限性在于占用组合场面积多,且在设备竖立时会导致设备永久变形或损伤。
第十三问
锅炉组件的吊装原则,电站锅炉安装质量控制要点(P76)
答:先上后下,先两侧后中间,先中心再逐渐向炉前、炉后向炉左炉右进行。(同一层杆件的吊装顺序为立柱、垂直支搾(斜撑)、横梁、小梁、水平支撑、平台、爬梯、栏朴等)
电站锅炉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①审查钢构造安装施工方案
②锅炉受热面安装质量控制
③燃烧器安装质量控制
④锅炉密封质量控制
⑤锅炉整体水压实验质量控制
⑥回转式空预器安装质量控制
第十四问
特种设备书面告知应当提交的材料(P308)
答:①《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
②施工组织与技术方案;
③工程合同;
④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查约请书;
⑤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单位的资质证件;
第十五问
烘炉的条件(P106)
答:①所有砌筑结束;
②进行交工验收和办理了交接手续;
③生产流程有关的设备(涉及热工仪表)联合试运转合格;
第十六问
建筑管道施工程序(P107)
答:施工准备→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支架制作安装→管道元件检查→管道加工预制→管道安装→系统实验→防腐绝热→系统清洗→试运营→竣工验收。
第十七问
建筑管道系统实验涉及哪些?(P108)
答:①承压管道和设备系统压力实验;
②非承压管道灌水实验;
③排水干管通球实验;
④通水实验;
⑤消火栓系统试射实验等;
第十八问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内容(P125)
答: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内容重要涉及设备安装、风管制作与安装、水管安装、阀部件的制作与安装、防腐与绝热、检测与实验、自控系统的安装、系统试运营与调试等。(施工分为如下几种阶段:施工准备、分项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和服务阶段。)
第十九问
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动试运转与调试内容(P126-127)
答:、调节与联动运营。
系统风量的测定和调节(通风机、风口、系统平衡)。
①系统总风量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偏差容许值不应不小于10%;
②各风口或吸风罩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容许偏差不应不小于15%。
空调水系统的测定和调节。
①空调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测试成果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不小于10%,
②各空调机组盘管水流量经调节后与计流量的偏差不应不小于20%。


防排烟系统测定:①风量②风压③疏散楼梯间等处的静压差,并调节至符合设计与消防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