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第二篇路面施工技术
路面工程发展概况
路面工程是道路工程科学派生出来的一个主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公路与城市道路以及机场跑道的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路面结构组合、材料性能要求,以及路面结构层的施工、养护、维修和管理的技术。
单位:万公里
路面材料和结构发展阶段
路面等级低,路面施工水平较低,主要采用就地取材方式施工,路面铺筑以当地产粒料、人工砸制碎石、软质石料、碎砖、碎石土为主,路面结构主要是泥结碎石和级配碎石
开始推行渣油表面处治路面,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但由于施工工艺和方法影响,路面易变形和破坏
开始采用沥青贯入式面层、沥青碎石面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等高级路面以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应对交通量和车辆轴载的不断增加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1988年以后
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揭开了使用国产沥青筑路的序幕。早期的沥青路面主要是铺筑在中级路面上的薄层表面处治层,以改善行车条件。至70年代末,逐步形成了以贯入式路面为主的沥青路面承重结构。
随着石油提炼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能自行生产优质粘稠沥青
自1988年沪嘉高速及沈大高速建成通车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以建设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为主的新时代,其中,沥青路面因其良好的行车舒适性和优异的使用性能得到广泛应用。
多蜡满凝液体沥青(渣油)
沥青路面现状
通过长期的科学研究,我国形成了适合自己实际的沥青路面整套技术,包括沥青原材料的生产工艺、装备;沥青材料的技术指标和标准、试验设备与方法;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和标准、混合料设计技术、混合料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沥青路面现代化施工整套设备、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
优质粘稠沥青
改性沥青
沥青路面的发展概况
路面的定义
路面是铺筑在公路路基上与车轮直接接触的结构层。它承担和传递车轮荷载,承受磨耗,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不同等级、不同地区的公路,其路面结构形式和选用的材料存在一定的差异。
沥青路面是采用沥青材料作为结合料,黏结矿料或混合料修筑面层的路面结构。
公路与路面等级划分
公路等级
路面等级
按技术等级分
按行政等级分
高速公路
国道
高级
一级公路
省道
次高级
二级公路
县道
中级
三级公路
乡道
低级
四级公路
专用公路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沥青混凝土
√
√
√
√
√
水泥混凝土
√
√
√
√
√
沥青贯入式碎石、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置
×
×
×
√
√
砂石路面
×
×
×
×
√
路面结构形式及其适用情况
路面的基本功能
路面的基本功能是为车辆提供快速、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行驶表面,为了满足这些基本功能,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等。
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车辆安全运行的需要,同时承载能力方面还应有足够的储备以适应交通量增长的客观需求。
强度
路面的平整度体现了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中,舒适性是衡量路面服务性能的重要指标
平整度
路面抗滑性主要从安全的角度上评价路面的适用性能.
抗滑性
路面稳定性既包括了结构稳定性的方面,有涵盖了路面耐久性的含义,即路面在各种外部环境下均应有良好的服务能力。
稳定性
对路面的要求——强度
所谓路面强度是指路面抵抗破坏的能力。行驶在路面上的车辆,产生竖向压力、纵向水平力、振动力和冲击力,以及真空吸力。在这些力的综合作用下,路面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和磨损等破坏。
因此,要求路面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行车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应力,避免路面破坏。
对路面的要求——刚度
所谓路面刚度是指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部分刚度不足,即使强度足够,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也会产生过量变形而产生车辙、沉陷和波浪等破坏。
因此,路面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使整个路面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变形量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对路面的要求——稳定性
路面的稳定性是指路面保持其本身结构强度的性能,也就是指在外界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路面强度的变化幅度,路面强度的变化越小,则稳定性越好;反之则稳定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