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围术期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ppt

格式:ppt   大小:652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围术期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ppt

上传人:yixingmaoj 2017/8/31 文件大小:6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围术期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苗美娟
围术期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麻醉用药属于一种相对独特的用药方式,它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然而,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和类过敏反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该类反应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各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也使得过敏和类过敏反应成为目前国际麻醉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定义
在免疫学中,将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预先致敏的机体并与其特异性抗体相结合而激发的不良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即Ⅰ型变态反应)。然而,临床所用的许多药物既不是抗原也不是半抗原,当其与机体第1 次接触即发生反应,其临床表现与过敏反应相似,称此为类过敏反应或过敏样反应
区别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十分重要。如为前者,再次接触致敏物质(抗原)时反应增强,病人可致命;后者则不然,再次接触时反应不一定增强,甚至全无反应。
围手术期类过敏反应并不少见,且有增多趋势。其原因有:
①临床应用的新药不断增多;
②临床用药的复杂性;
③反复给予同一药物或快速给药;
④不适当的药物混合;
⑤输液(血)用具的重复使用等。虽然经及时治疗大多数并无不良后果,但严重反应仍可致命,死亡率约6%。
麻醉中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机制与诱因
诊断
治疗与预防
发病机制
在过敏反应中,致敏和激发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阶段,释放过敏介质的是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介质有组***、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D2、白三烯、缓激肽、5-羟色***、C4、各种趋化因子等。其病理改变以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过敏反应在四种超敏反应中发生速度最快,几秒钟至几十分钟出现症状,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发病机制
类过敏反应是一种无免疫系统参与的,由化学性或药理性介导的,首次用药即表现出与过敏反应相似症状的临床反应。它系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而释放大量组***,由此产生过敏反应样症状。组***释放量与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相关,小量或缓慢给药可减少组***释放。
组***释放可以引起支气管收缩,肠道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肺血管收缩,诱发瘙痒,皮肤血管扩张及心脏应激性增加。
血小板活化因子为一种脂质介质,可引起人类血小板聚集,亦能引起肺及肠平滑肌收缩,并收缩血管引起肺动脉高压,肺水肿和肺顺应性降低。
前列腺素D2(PGD2)是人类肥大细胞环氧化酶的主要代谢产物,可以引起血管收缩,肠和肺的平滑肌收缩,PGD2可以引起颜面潮红及低血压。
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强且范围广,可以使得气道粘液分泌增加,支气管收缩,特别是对周围气道上述作用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