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验四吸收法处理二氧化碳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吸收法净化废气中CO2的原理和效果;
2、改变空塔速度,观察填料塔内气液接触状况和液泛现象;
3、掌握测定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率及压降的方法;
4、测定化学吸收体系(碱液吸收CO2)的体积吸收系数。
二、实验原理
吸收液从高位液槽通过转子流量计由填料塔上部经喷淋装置进入塔内,流经填料表面,由塔下部排出,进入受液槽。空气由空压机进入缓冲灌,CO2由CO2钢瓶进入缓冲灌,经缓冲灌混合后的含CO2空气从塔底进气口进入填料塔内,通过填料层与NaOH喷淋吸收液充分混合、接触、吸收,尾气由塔顶排出。
吸收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仪器
技术指标
1、动力装置布置为负压式 2、塔径:Φ100mm
3、塔高:2000mm 4、板间距:400mm
5、SO2进气浓度:~% 6、空塔气速:~
7、压力损失:500Pa/m 8、液气比:1~10L/m3
9、喷淋密度:6~8m3/(m2·h) 10、雾沫夹带:小于7%
11、处理气量约:25m3/h 12、吸收效率约:80%
13、电源 380V 三相四线制功率1500W 14、环境温度:5℃~40℃
整体外形尺寸:2000mm×500mm×2000mm
1、微电脑进气CO2浓度检测系统(美国进口红外传感器)1套
2、微电脑尾气CO2浓度检测系统(美国进口红外传感器)1套
3、微电脑在线风量检测系统(日本进口传感器)1套
4、微电脑在线风速检测系统(日本进口传感器)1套
5、微电脑在线风压检测系统(日本进口压力传感器)1套
6、9英寸液晶显示器(日本进口,高分辨率)1套
7、在线温度、湿度检测系统(美国进口温度、湿度传感器)1套;
8、配套分析处理软件1套(能记录保存实验数据,数据变化曲线分析,取样
9、数据处理分析系统1套; 10、计算机通讯接口1套;
11、控制检测系统开关电源1套 12、系统静压测口2个
13、专用测压软管1套 14、气体混合罐1套;
15、透明有机玻璃喇叭型进灰管段1套; 16、配气装置1套;
17、液体流量计1只 18、耐酸耐碱水泵 1台
19、液体喷淋分配装置1套 20、储液水箱1个
21、调节球阀1套 22、进出口风管 1套;
23、人工取样口6个 24、高压离心通风机1台;
25、风量调节阀1套; 26、漏电保护开关1个
27、指示按钮开关3只; 28、加药口1个
29、配气系统1套:(废气流量计1个、CO2气体10L、CO2专用钢瓶1个)
30、折板除雾器1套 31、空心多面球填料若干
32、电源线1批; 33、工作电压表2个
34、金属电器控制箱1台 35、不锈钢支架、管道、开关等1套。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室内空气环境参数的测定。包括室内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当地大气压力等参数测定,计算空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除尘系统中气体含湿量)。
2、检查系统是否漏气,并在储液槽中注入配置好的5%的碱溶液。
3、打开吸收塔的进液阀,并调节液体流量,使液体均匀喷淋,并沿填料表面缓慢流下,以充分润湿填料表面,当液体由塔底流出后,将液体流量调节至100L/h左右。
4、开高压离心风机,调节气体流量,使塔内出现液泛。仔细观察此时的气液接触状况,并记录下液泛的气速。
5、逐渐减小气体流量,在液泛现象消失后。即在接近液泛现象,吸收塔能正常工作时,开启CO2气瓶,并调节其流量。
6、经数分钟,待塔内操作完全稳定后,测定研究处理风量、待处理气体含尘浓度对除尘效率及压力损失的影响。
7、实验完毕后,先关掉CO2气瓶,待1~2min后再停止供液,最后停止鼓入空气。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1、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定
本实验中有关空气的温度、压力、含湿量等环境参数记录和整理。
2、测定研究处理风量、液气比、气体浓度对CO2吸收效率及压力损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