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pdf

格式:pdf   大小:6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pdf

上传人:小辰GG 2022/12/11 文件大小:6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是由【小辰G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一、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应。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的。一个人或
一个群体的心理形成受先天遗传素质以及身体生理器官成熟度的影响,同时其生
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实践活动、生活经历也起着重要的影响。残疾人
与健全人的心理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通
常有着共性的生理缺陷以及类似的生活经历,因而形成各类残疾人的一些共性的
心理特点。
一、视力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健全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感知外界的刺激
(信息)。其中大约80%的信息通过视觉途径获得。
(一)视力残疾对个体感觉的影响
1、听觉功有能所增强。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
听力比健全人好,而是视力残疾人士更加注意获取听觉信息,因而形成较高的听
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更为细致,形成较高的听觉感觉选择能力;常年累月
的听觉经验积累,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这些说明视力残疾人的听觉某种程度
在代偿视觉过程中补偿了视觉缺陷,促进了听觉功能的提高。
2、触觉感受性高于普通人群。由于视力残疾人士主动积极地利用双手,使
得他们的触觉感受性比普通人群要高些。视力残疾人士通常依靠触知觉分辨物体
的各种不同属性(如大小、形状、结构、温度、光滑度、硬度、重量、比例、距
离、方向等)。
3、依靠视觉以外的信息形成空间知觉。视力残疾人士主要依靠听觉、触觉、
嗅觉、运动觉等可以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空间的位置,形成空间知觉并
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有些视力残疾人士虽然看不见,但在行走中遇到障碍物时
主动地能回避绕开障碍,好像看见了一样,这是一种对声音回声的辨别技巧。因
此,不要随意改变盲人的生活、学****工作环境。
4、部分或全部地丧失视觉。由于视力残疾人士只能感知部分视觉信息或感
知到不太清晰的视觉信息,导致个体视觉经验的缺失或不完整,难以形成完整的
视觉表象。如视力残疾人士认识铜,他可以利用触摸来感知铜的硬度、温度,可
以敲打铜块,听到铜所发出声音,但他不感知能铜的光泽、颜色,很难对事物形
成完整的认知,因此,当别人说“铜色”、“古铜色”时,他就很难理解。
(二)视力残疾对个体注意的影响
1、有意注意增强。视力残疾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有意注意有所加强,
其中,视力残疾人对听觉注意更为突出。
2、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一般对明眼人而言,对方的衣着、服饰、神态等
发生变化时,都会使注意受到干扰,而视力残疾人则不受这些视觉方面的刺激,
仍旧能够做到凝神定气“洗耳恭听”。
(三)视力残疾对个体记忆的影响
1
1、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先天盲的视力残疾人完全没有视觉表
象,他们对颜色、明暗、空间***没有概念,对人的表情缺少视知觉表象;后天
盲的视力残疾人失明前获得了一些视觉表象,但因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弱化甚至消
失。有残余视力的视力残疾人,可获得一定程度的视觉表象。所以,其记忆一般
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
2、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在识记方法上,视力残疾人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
短时记忆的广度常优于同龄健全人,并且依靠敏锐的触觉能够分辨和熟记各种常
用物品的特征。
(四)视力残疾对个体想象的影响
1、听觉想象丰富。虽然视力残疾人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可
能很难领会“日照香炉生紫烟”、“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但是,他们可以形
成听觉想象。视力残疾人常常将常人所不注意的声响信息或语词连贯起来,展开
丰富的想象。譬如通过对话、音效的倾听,以及专业人士的解说,视力残疾人完
全可以欣赏一部电影。
2、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由于个体的想象是以个体的生活经
验为基础的,所以先天或早期视力残疾人士很难产生色彩斑斓、景色如画的想象。
(五)视力残疾对个体思维的影响
1、用语言工具进行思维。视力残疾人士的语言发展通常不会受到视觉缺陷
的影响,他们往往善于借助于语言工具进行思维,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
2、思维受到一定的影响。视力残疾人士在实践的时间、范围和多样性上不
可避免受到限制,其内部活动动力也因为视力残疾相对有所减弱。因此,在一定
程度上会影响到视力残疾人士的思维发展。如由于缺少视觉表象,对事物的感知
受到局限,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
(六)视力残疾人士的语言特点
由于视力残疾人的语言发展一般不会受到视觉缺陷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语
言文字能力与常人无异,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
1、口语发展好。视力残疾人由于听觉功能正常,因而语言表达能力完全可
以达到同龄健全人的水平。在书面语方面,全盲人需要使用盲文,有残余视力的
人可以凭借助视器阅读印刷体文字。
2、盲文。盲文又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6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
成,是专供盲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符号。1829年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Louls
Braille,1809-1852)发明,国际上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盲文(Braille)。
点字盲字,在纸面上有的凸起,有的不凸起,形成64种变化,即64种符
形,在每个符号(单位称“方”)左右两列,每列各三个点,从左边自上而下叫做
1、2、3点,从右边自上而下叫做4、5、6点。
(二)视力残疾对个体个性心理的影响
目盲带给视力残疾人的不仅仅是身体、运动、认知发展的影响,同时还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视力
残疾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陷,因残疾而封闭自我,主观上不积极地与人交往,
客观上受活动不便、活动范围有限的影响,这种隔离于社会的生活方式,将会制
2
约健康人格的形成。
。如果社会对盲人抱有偏见,无
知者对他们不公、不善,甚至于歧视的态度;其周围的人缺少与他们的沟通;社会
环境中缺少符合盲人需要无障碍设施等;都会对视力残疾人的情绪及对社会的认
识产生负面影响。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表面上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实质上是使他
们内心得到温暖,人格得到尊重。
二、肢体残疾、脑瘫者的心理特点
肢体残疾人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
别,但由于本身形体的损伤,某些能力的丧失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角色、经济收入
等的改变,以及社会上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不公正的态度,使得肢体残
疾人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健全人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通过一对对矛盾
的过程呈现出来。并且这些特点由于残疾的程度不同、残疾发生的时间不同以及
残疾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一)独立性与依赖性
独立意识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作为一个心智
健全的人,肢体残疾人也希望取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社
会资格。他们渴望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和生活,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喜欢与同龄人聚在一起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更新认识,探索人生的奥秘;喜欢
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喜欢别人过多地指责、干扰和控制他们的言行。但是由于
行动困难带来的学****就业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有的人经济上不能独立等问
题,使他们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某些力不从心的实际问题,但却又不愿
让人们看到他们的依赖性。这就体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肢体残疾人可以从事许多想从事的工作和活动。
(二)孤独与交往
肢体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渴望与人交往。
肢体残疾人渴望与人交往,需要友谊并被别人理解,他们希望参与各种活动,
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
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每
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因此,在
社会交往中,就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人际交往是人运
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
而形***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其基础是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三)自尊与自卑
肢体残疾人同样也有尊重需求,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
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当他们赢得了人们
的尊重,其内心也会因自己价值的体现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
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
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
3
(四)情绪与理智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是情绪最基本的四
种表现,人的一切活动无不烙上情绪的印迹。肢体残疾人由于形体上的缺陷,比
较容易过多地注意自己,有的人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比较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
另一方面,肢体残疾人虽然行动不便,社会活动有所减少或改变,但大脑是健全
的,兴趣广泛、思路清楚,做事稳重认真,待人真诚,能力重建和自立于社会是
他们常常思考的问题。
(五)生理补偿与心理补偿
当身体的某一器官产生病变或有缺陷时,另一些器的官功能会相应加强,以
弥补其功能的不足,这称之为生理补偿。凡是成对的器,官如果其中之一受到损
伤,另一器官就有可能超常发展。一叶肺或一个肾在另一相应器官损伤的情况下,
都有进行超常工作的能力和倾向。甚至不同器官也有相互补偿的作用。这是一种
生理适应机制。人体固有的补偿功能使一切生理缺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
偿。
心理学家发现,有残疾的人都有一种补偿缺陷的强烈要求,这种要求是心理
补偿的表现,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当然,这种心理补偿在程度上是因人而异的,
但其作用往往很强大。例如,残疾运动员为自己确立夺标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
途径;为达到目标而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这种补偿行为达到极限,可以形成“过
度代偿”,使尚保留完好的肢体器官功能得到超水平的发展,比赛时达到超水平
发挥。
(六)语言年龄与生理年龄
语言年龄是指一个人的语言发育水平。生理年龄是指一个人的实际年龄。
造成肢体残疾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神经系统损伤、肌肉萎缩、关节病损以及
意外的肢骨折断、肢体切除等,其中,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个重要原因。一
般骨骼(包括关节和骨)的病变导致的肢体残疾,不会出现语言的发育问题,即其
语言年龄和生理年龄是一致的。脑瘫是脑部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害或损伤,
形成以运动和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伤残综合征,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听
觉、言语行为障碍及智力障碍、癫痫。脑瘫患者的语言障碍是脑损伤所致,70%
—80%在言语输入系统与输出系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其语言年龄明显低于生理
年龄。
由于呼吸、共鸣、言语、大脑综合都受到脑损伤的影响,脑瘫患者的语言障
碍表现为:⑴呼吸、发音异常: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呼吸调节困难等引起发
音声小、无力或爆发性发音、发音困难。⑵构音运动异常:因脑瘫患者不能正确
控制口唇、舌、下颌、软腭等构音器的官运动,会出现言语清晰度低下,言语速
度缓慢或过快、鼻音过重等。⑶听觉障碍:听力低下,吐字不清等。语言能力的
低下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心里有话说不出,说出来担心不能被人理解。这
种语言年龄与生理年龄的矛盾碰撞使得脑瘫患者交流意欲较低,对周围的事物、
对他人的关心程度以及向他人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较低,在某些环境中可能容易
陷入无能为力状态,从而阻碍了本来具有的潜在能力的发挥。
第二节如何与残疾人进行高效沟通
4
对待残疾人与对待一般健全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要
用正常的心态和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往,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不同之处是,
对他们要更多一些理解、关心和耐心,并掌握与其沟通的正确、恰当的基本方法
与技巧。
一、与残疾人沟通的前提
人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本质上是自我成长与自我突破的缩影。由于残疾
人比健全人在某些方面具有敏感等特征,与残疾人沟通时,除了举止形态、言语
谈吐外,还应该把握好沟通的前提条件。
(一)自我局限的突破
在与残疾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自问:是否已经把自己和他区分开?是
否感觉不同?认为自己是健全人,面对残疾人有着过多的怜悯与同情,而忽视残
疾人的能力?
残疾人往往被误认为是在主流文化以外,所以一般人容易用异样的眼光看
待,其实,全世界残疾人数量已经达5亿多,占到总人口8%以上,完全是主流
文化的一部分。志愿者在与残疾人接触时,往往第一个意念就是“他们是弱者”
或“他一定需要我的帮助”,这些想法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让人们忽略了
残疾人的自身能。过分的区力隔,会潜意识地影响到交流的品质,造成沟通的障
碍与局限。这是一种心理制约。因此,做好与“残疾人”沟通的第一个前提准备
是:不要受自己意识的心理制约,突破自我的局限,平等与他们交流。
(二)积极乐观心态的展现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沟通的另一个前提条件。人在有安全感或喜悦的时候才愿
意敞开心胸,乐于接纳,这个时候的沟通往往才是最有效的。不论是与健全人还
是残疾人沟通,人是可以被感染和引导的。志愿者是正面地看待残疾人的优势还
是在他们身体的问题上打转?一个人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到交流的品质。当人们
打开了欣赏美丽风景的眼睛时,就会看到对方许多的优点,就可以协助对方在乐
观积极的心态下不断地自我突破。当人们在开心积极的环境中沟通时,不但可以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调整整个团队的氛围,他人的情绪也会受感染而
愉悦,从而造就沟通的最有效条件,很多头痛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二、与视力残疾人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与视力残疾人相处的几个误区
。有些志愿者一听说“视残疾力”马上就联想到“眼
前漆黑一片”、“暗无天日”的景象,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视残疾力包括盲和低
视力两种,低视有力部分视是力毋庸置疑的。即使在“盲”类中,真正“全盲”
的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盲人”都还有一些剩余视。力
。由于许多视残疾人力眼部残疾使得外貌异常,或者在公共场合总是
戴一副墨镜,加之行动不便,自己又看不到,有些视残疾人力坐、立、行姿势带
有“盲态”。会让少数志愿者对接近视残疾心力存疑虑。
其实视力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并不可怕;相反,他们作为视力有残疾的人
5
生活在视觉社会里,处处都感到不方便,他们对这个世界也有一种恐惧心理,因
此,双方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
。视力残疾人“生活在黑暗之中”,失明导致对环境信息获得的
丧失和对环境有效控制能力的丧失,视力残疾人学****不便、生活艰辛、求职不
易……,使得视力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更易为人们所怜悯与关注。
其实,视力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有自尊心,非常要强,并非处处事事依赖他人。
对视力残疾人的同情之心是理解、关心、帮助他们的基础,但志愿者不能出于怜
悯,以一种施舍的态度提供帮助,那样将会适得其反。
(二)掌握沟通技巧
“瞎说”、“瞎猜”、“瞎想”、“瞎……”等不文明不尊重的词句,
免得刺伤他们的隐痛。
,让他有信任和安全感。

(她)讲话时先说他(她)的名字,提示正在对他(她)说;并保持正常的语
调和语音与他们讲话。
。如“把水杯放在你自己的前面”,而不是“把水杯
放在那儿”;“在你左前方一米左右”,而不是“在这里”。
“小动作”——其实他们有可能“看到”,
有可能听到,有可能猜到。
(们)解释你所看到的一切或他关心的物品。
,宜喊一遍名字都打招呼。
,而不是让他觉得“孤苦伶仃”,产
生有无依无靠的“广场恐怖症”。

“眼睛”,而不是做他的“手”——需要的是“借”你的
眼并通过嘴翻译给他,而不是替他做他能做的事。
三、与肢体残疾、脑瘫者的沟通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目光与神情
志愿者与肢体残疾、脑瘫者相遇时的目光和神情很重要,必须要做到以下三
点:一是要用正常的目光看待,千万不要一看见他们就显示出恐惧、惊讶、甚至
想躲避的样子来;二是不能把目光长时间停留在他们的残疾部位,有的人****惯
于上下仔细打量残疾人,就等于给他们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伤害了他们的心灵。
三是不要只以同情的眼神看待他们,即使是四肢扭曲,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的脑
瘫患者也会通过眼神悟出志愿者的怜悯心理来。
(二)称呼
在称呼上一定要考虑到服务对象的国籍、民族、宗教等各种社会文化背景,
口气、语调要亲切、亲近,做到彬彬有礼。即使是相处得非常熟悉的人,关系非
常好,也绝对不能拿残疾人的残疾之处开玩笑,更不能说“跛子”、“瘸子”、“瘫
子”之类有损人格的词。
6
(三)对话
和肢体残疾人对话,除了要特别注意回避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的词语和内容,
一般也不要涉及“你是怎样残疾的”、“你家里还有残疾人吗”这类的话题。还要
掌握与语言困难者沟通的特殊技能与方法。例如,对伴有语言沟通困难的脑瘫患
者,志愿者可以呈现图文对照的交际板或手册,语言困难者指点图或字或拼出单
词以表示自己意思。即使严重脑瘫患者不能用手指点,也可用牙咬住一根小棍指
点或用眼睛注视所需之图。或者事先对一系列需求信息进行安排,出一提个
问题,如“要喝水吗”或“要到外面去吗”,语言困难者用预先商定好的信号作
答,如以点头或握拳表示同意,摇头或伸开手掌表示不同意。对方听不懂问话时,
可以用卡片提问。利用简单明了的手势动作符号进行沟通,如用手做拿杯子喝水
的动作,擦汗的动作,语言困难者也能懂得。
四、“我”信息的运用
志愿者在服务时,难免遇到被服务的对象误解,甚至双方会出现不满的言语:
“你都不了解我说的话!”;“你都不替别人着想!”;“你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
吗?”……当双方出现误解或沟通障碍时,应如何处理呢?
人们在沟通的时,尤其是情绪发泄(抱怨、愤怒等)状态下,都会表达出指责
与不满。当用“你”作为开头时,会把说话者心中的指责意味表露无疑,促使对
方急于为自己辩护,自己把沟通大门关闭,从而引发争执。
提到自己感受的时候,如果将“你”调整为“我”作为主语,将会带来不同
的结果。这样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引起正向注意,让对方不会有被审判
的感觉,促使双方开始沟通。
“你”信息
;;;。
“我”信息
、引起正向注意;;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融入表达的技巧:
;;;(们)
造成的影响。
经过这样的处理,激烈的挑逗意味的话就会调整为温和而合理的语言。“我”
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很实用,因为它能降低防卫心。每个人都能诚实明白地说出自
己的感觉,降低攻击性,打开沟通之门。这也会让志愿者了解到,当服务的对象
出现不满的言语时,可以体察他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以便更好地理解与帮助他
们;同时,志愿者的诚恳态度也容易获得被服务对象的认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