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7/9/1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李洋,1958年出生。198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画系。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参加:“首届中国画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等展览。
出版个人画集:
《李洋水墨画创作》1993年,广西接力出版社;
《信天游?李洋》2001年,香港收藏出版社;
《李洋?彩墨心象》2001年,广西美术出版社;
《走进画家?李洋》2004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中国主流画家创作丛书?李洋(卷)》2004年,河南大象出版社;
《名家逸品?李洋》2005年,四川美术出版社;
《高等美术院校基础教学教法?中央美术学院李洋水墨人物写生》2005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中国当代人物画十家?李洋》200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李洋?水墨风格》2006年,四川美术出版社。

――陈子游(中央美术学院院刊编辑部记者)
彭筠(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整理

陈子游(以下简称陈):目前你在创作中有没有面临某种困惑?
李洋(以下简称李):画家在年轻的时候,通常较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创作,而中年以后,却会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美术现状更为关心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更多地去思考自己的作品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就目前中国画的现状而言,社会提供给画家的平台还是不够宽广,学术氛围也不够纯粹,当然,这也许和那些大师级人物的相继过世,学术上缺失权威有关。近些年,社会上的主题性展览愈演愈烈,而这恰恰是学院画家的弱点。毕竟,学院画家一直以来是更偏向于学术性研究的。人到中年以后,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滑落到一种边缘状态了。自以为自己所关注的是所谓的学术研究,然而在社会大美术的平台上显得很滑稽。
陈:你还有这种危机感?
李:这种危机感其实早就有了。我刚才说过,年轻时候总是一股脑儿地关注自己的创作,对学院内的事情则极少过问。而如今学校的事务已逐渐移交到我们这批中青年教员的手里,我们已然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我现在担任中国画学院人物教研室的主任,必须全盘地考虑人物专业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毫无疑问,个人绘画创作以外的事情占据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陈:责任感增加了。
李:所谓责任感只不过是一种美丽的说法。你看,我原先从不参加社会上的主题性展览,但现在的局面是,主题性画展越来越多,于是你不得不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沦为一种边缘人了。即使你参加在中国美术馆组织的一个学术性展览,也很难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这和八、九十年代我们举办展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94年,以我、田黎明、唐勇力,还有几个外地院校中国画画家为主,搞过一个“水墨延伸”纯学术性画展,在当时很是轰动,连续搞了几年,各地的反馈也非常热烈,很多人至今念念不忘。可现在的展览已经完全商业化了,不仅仅是展览,甚至绘画本身也成了一种商品。
陈:那么你对当下火爆的书画市场又持何种态度?
李:如果站在学术的角度看这是对纯学术研究的一种伤害。我不否认,我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需要生活,也需要卖画。

陈:毕竟物质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

李:回想八、九十年代的美术学院,艺术环境还是相当纯净的。而如今的这种火爆的艺术市场早就把原来那些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学术研究群体撕得支离破碎了。现在组织学术性的展览完全成了一场滑稽的闹剧,身处此种环境不由得让人的身心产生一种沉重的疲惫感。我的老师卢沉先生在世时也说过,“人生活在物质社会里面不得不被各种物质利益所引诱
”。

陈:那么你对学院的发展抱持一种怀疑态度,是这样吗?
李:不是怀疑。学校的发展必须顺应社会的需要方能求得生存,中国画也强调“笔墨当随时代”。面对目前的中国画现状,专注学术研究会显得很尴尬,很滑稽。一场学术性的展览过后,一方面是引起大的反响,另一方面也会招致很多尖锐的批评,十年前的“水墨延伸”画展也不例外。所谓学术性也只能局限于小群体内部,并不能得到社会普遍的理解和认可。

陈:成为一种***了。
李:对,***了,边缘了。我去年曾想画一批外来农村打工人员的作品,这群人毫无疑问是处在城市边缘,并且无法进入城市的主流。
陈:实际上,现在成功的画家,基本上都是一边进行自主性创作,一边做市场。
李:两条腿走路嘛。其实许多老先生早已看到这一点,曾经提出过这种观点。
陈:那么在您二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和朋友都有哪些?

李:卢沉、周思聪和张立辰先生是我最早的三位老师。也是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三位恩师。七十年代初,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很有幸地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