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好心不一定有好报.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好心不一定有好报.doc

上传人:aady_ing01 2017/9/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好心不一定有好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好心不一定有好报
案例1:主动提供帮助竟遭白眼

有一次,笔者何震陪同北美一家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到山东进行投资考察。旅途中出于中国式的礼貌,我想帮他拿行李(一个不算太大的包),不料他却质问(Questioned me)我说:“怎么?你难道认为我老了吗?”(Well, do you think that I am old?)语气中显示出了不快和诧异,我也十分诧异地看着他的表情,他显然不是在开玩笑!我连忙说:“这是我们华人对于别人的礼貌和尊重的表示。”他应了一声,显然还是感到困惑,估计他自己在纳闷儿:“我本人既不算老又不残废,为什么你要为我提一件我自己能够拿得动的行李,而且这还成了尊重(respect)我而不是侮辱(insult)我的表示?”
我当时也就没再做过多的解释,有时候越解释越麻烦,而且我并不担心这一点小小的失误就失去这个客户。我曾经给他们公司提出过几个很有价值的建议,为他们节省了大笔费用。在中国他们需要和依赖于我的法律服务和商务意见,但是这件事的确让我学到一些经验和教训。
经验教训一:主动提供帮助一定要小心
在私生活层面上向老外提供帮助一定要小心,否则会无意伤害很多人的自尊心。根据笔者的亲身教训,和上了一点年纪的老外交往时更要小心,因为他们比较敏感。你按照中国的礼节和习惯好心好意地帮他拿东西、让座位或给予额外的照顾,很可能会惹恼他、他会说:
“我不老!你看我老了吗?”除非是他自己要求帮助。主动向老外(不论是向年轻人还是老人)提供帮助,很多时候并不受人欢迎,反而会引起老外的误解,他们有的会认为自己的独立性(independence)受到了“侵犯”。

案例2:区别对待

我(何震)在纽约州求学,曾与一位美国人Chris和一位澳大利亚人Sam住在同一套公寓很长时间。后来大家分手时,我们决定一起去中餐馆吃顿散伙儿饭。账单当时是我垫付的,回来后他们两个都要付给我他们应付的那一份钱。
当时我还是运用咱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考虑到Sam和我同样都是穷苦的外国学生,同是天涯沦落人,而Chris则是有工作和固定收入的美均一小时挣45美元),于是我咬着牙(我的一口虫牙,大概就是那时候咬坏的!)坚决拒收Sam的钱,而只收了Chris的钱。
你认为Sam会因此感激我吗?现在分析一下,我想他不会。老外既然肯出去吃饭,就一定非常乐意也习惯支付自己该付的那份钱,别人抢着付钱他不见得高兴,甚至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我当时非常清楚地看到了Chris的不满,原因在于作为朋友我没有平等地对待他们两个人。你看,本来我想做件好事、做个好人,帮助像我一样的穷人,结果损失了钱不算还得罪了人,真可谓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
经验教训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请你在与老外交往时当心,做你该做的事并尽可能平等地对待老外。如果我们试图“照顾”某一部分人,被照顾的人不见得欣赏和领情,另一部分没有被照顾的人,可能也会怨恨我们不公正。
在加拿大和美国,没有几个人拿“外国人”当回事儿,更没有人在乎我们是否为“外宾”。当然国外人找工作时除外,需要绿卡或者永久居留权才可以。而在国内,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看见几个老外觉得挺新鲜的,待之以“外宾”之礼。我们不妨也给我们的同胞(包括各公司的员工、各种社会服务人员和各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