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haha 2022/12/17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育独立思索、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同学主动合作的意识。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状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视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1)刚才大家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依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相互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竞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做一做”2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
数与代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驾驭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依次,能依据这些运算依次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视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依次,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沟通,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育学生的数感。
结合详细情境,探究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借助实践活动,相识八个方向;给定肯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相识简洁的路途图,能依据路途图说出动身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生活情境相识角,能相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相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验简洁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洁的预料。
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阅历,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洁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获得主动的数学学习情感。除法单元教学目标经验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驾驭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目标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提高学生分析视察、推理、推断实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打算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殊多。不过,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苹果。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相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老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老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老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老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原委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相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相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老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动身,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随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老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打算好的纸(形态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随意的去折),老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3)问:视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老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老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5)老师指黑板上随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探讨。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视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视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的确是有大有小的,原委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老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提问: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得大小有关)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全体视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老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动身,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老师巡察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探讨,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相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习。
四。质疑沟通。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依据学生说和问的状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优角、周角……
(2)趣味学问: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奇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许多漂亮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相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爱好、导入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学问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观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驾驭除加混合运算中的依次。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难过难受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漂亮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开心的情境中探究新知,信任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