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汽车机油知识培训课!
很多开车的同学对汽车机油方面的知识都不了解, 甚至搞不懂. 我就专门找了汽车机油方面的文章发给大家看看, 一齐学习学习...
机油质量的划分:
标准(即"美国石油协会"标准)。
这是一个综合衡量机油质量高低的标准,油质量由低至高依次划分为:SA、SB、SC、SD、SE、SF、SG、SH、SJ、SL等级。SL是目
前世界品质级别最高的机油。
等级
SA 1930 年代初期,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
SB 194O 年代后期,首只含添加剂的机油,含有些防锈剂及防氧化剂.
SC 1964 提供防止高温及低温沉积、磨损、锈蚀及腐蚀的保护.
SD 1968 表现比SC机油好.
SE 1972 更多防止氧化、锈蚀、腐蚀及高温沉积的保护.
SF 1980实施,防油泥、防积污、酸安定性、耐磨性等优於SE氧化稳定性较SE为佳.
SG 1989年实施,耐磨性、耐高温、抗氧化性、清净性、防油泥、分散性等优於SF。
对发动机沉积、机油氧化及发动机磨损的控制较SF为佳.
SH 1992年制订,1993 ,SH规范内容与SG相同,但SG对於送测时不合格项目可以日后补测直到全部合格为止,而SH於送测时必须一次全部合格
SJ 1996年制订,1997年实施,为目前最高等级机油,适用於目前所有汽油引擎
SL 2002年 SJ级别的升级版本
标准(即"美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
这是衡量机油粘度的标准, 又分为单式粘度和复式粘度。例如: SAE40 (单式粘度) , SAE15W-50(复式粘度)。在复式粘度中,W即冬天的意思,
W前数字越小机油越耐低温; W后面的数字越大, 高温油膜保持能力越好。
表一:符合SAE规格之DIN51511规范
SAE规格
低温黏度mPa· s
启动最低温
100° C时黏度Cst
0W
-30° C时3250
–35° C
5W
-25° C时3500
–30° C
10W
-20° C时3500
–25° C
15W
-15° C时3500
–20° C
20W
-10° C时4500
–15° C
25W
-5° C时6000
–10° C
20
30
40
50
引擎机油对於黏度的需求有:
低温启动性好:即低温时黏度要低,使得机油能迅速流动到达各机件以发挥保护功能。根据美国寒冷地区的引擎实验,引擎磨损有70%是启动时造成的,尤其是冷车启动造成的磨损极大,只有30%磨损才是运转中造成的。台湾的气候没有美国寒冷,启动造成的磨损比例没有美国严重。从上面数据知道,低温流动性好的机油可大大减少引擎磨损,美国MOBIL公司曾就20W50机油和5W30机油做启动磨损实验,发现20W50机油造成的磨损量约为5W30机油的2倍多。
寒冰时机油不可结冻:结冻的机油会打坏启动马达,严重时造成引擎大故障,这和冷却水箱不可结冻原理一样。在台湾的冬天,车子可到达最冷的地方是合欢山的清晨,假设温度是- 5° C,单级#40机油凝固点约是- 9° C,那麼可使用单级#40号机油上合欢山吗?不妥,因为此时机油虽没有结冻,但黏度非常高,像麦芽糖一样,车子很难发动,就算勉强发动起来,冷启动磨损可能造成引擎内伤了。适合冬天合欢山清晨的机油是15W、10W、5W、0W等机油,其中15W是可接受的黏度,10W已是令人满意了,5W和0W以上效果当然更好,但价钱昂贵。
高温时机油黏度够:黏度够才有强韧的油膜,在机件与机件间的油膜强韧不破裂才可发挥保护机件功能,否则油膜破裂造成机件快速磨损。通常夏天温度30° C,适用#30机油,40° C适用#40机油,50° C适用#50机油,但也要配合车辆负荷、操驾激烈程度、引擎新旧程度做调整,待会后面有更详细介绍。像沙乌地阿拉伯全年高热气温约50° C,所以使用#50机油。在台湾的夏天,从台北至垦丁最热约40° C,所以基本上最适用於台湾的是#40机油,但这只是基本选用原则,实际上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用车情况调整,有人适用#30机油,有人适用#50机油,甚至赛车选手适用#60机油。
高温时黏度不要太高:黏度太高会阻碍活塞在气缸壁上的滑动,成为引擎内阻力,使引擎耗油、引擎温度上升、转速拉不上来、马力无法发挥等问题。较稀的机油阻力低,比较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