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附件1: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评价通用指标体系(普通本科)
一级指标
1. 生源情况
2. 培养模式
3. 教学资源
4. 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
5. 教学质量保障
6. 培养效果
7. 专业特色
权重
满分10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指标说明
1. 生源情况
(权重:)
招生录取
情况
(100%)
近四年均(标准)分数(55%)
本专业每名学生高考总分(不包括加分)除以该生所在省高考满分值(文、理分科)后的标准分的平均值。
近四年均分数在学校整体招生中的情况(35%)
近四年该专业均标准分数与该校所有均标准分数的差值。
近四年该专业在省外招生计划数与省份数的情况(10%)
省外招生计划数占5%,省份数占5%。
2. 培养模式
(权重:)
培养方案
(60%)
方案依据
(20%)
制定培养方案主要依据的说明
根据已发布(或陆续发布)的专业规范国家标准制定
培养目标
(20%)
(1) 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符合程度(30%)
专业定位、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
(2)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程度(70%)
培养方案各要素匹配程度: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
课程体系
(60%)
(1)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30%)
课程体系必须符合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对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持程度。
(2) 课程设置对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的支持程度(40%)
课程设置对培养计划中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的支持程度。
(3) 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与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与能力要求的支持程度(30%)
侧重课程结构的合理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指标说明
培养模式
改革创新(40%)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60%)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40%)
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
3. 教学资源
(权重:)
专业师资
基本情况
(35%)
专业生师比(30%)(按部颁标准计算)
专业教师指从事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对于有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资质的院校,。
(15%)
专业教师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比例。
博士学位教师比例(10%)
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
近四年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情况(20%)
(1)近四年本专业教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的授课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