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丁淦林教授与新闻教育
丁淦林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开设并主讲《马列著作选读》《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专题》《中国新闻史研究》《新闻史论著阅读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等多门课程,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带教过30多位硕士生或博士生,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中国新闻史是丁淦林的学术专长,因而他在中国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上收获丰盛、造诣精深。丁淦林曾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时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开设有关中国新闻史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本科生教学重知识传授、硕士生教学重文献阅读、博士生教学重问题探讨的中国新闻史教学创新模式。笔者是丁淦林教授的开门弟子,对丁淦林重阅读经典原著、重第一手材料的收集、重学用结合的治学精神与方法曾有切身感受。早在1983~1984学年,丁淦林曾单独给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笔者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课程。当时,中国新闻史研究一般以1949年为下限,只有少数有胆识的学者才敢去开展新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因此,这门课程在当时完全是一门新课,既无教材,又无参考资料汇编。丁淦林除了在第一堂课上采用讲课形式告诉笔者从哪里收集、怎样研读有关新中国新闻史的文献资料外,其余时间都要求笔者自己去图书馆、档案馆等处收集、阅读第一手文献资料,后又指导笔者从中精选出25篇重要文献进行重点研读,并要求给每篇文献作注释。最后,作为这门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是一本约20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教学参考资料》油印教材,后作为复旦大学新闻系1988年后升格为新闻学院)的内部教材使用了十数年。
在科研方面,丁淦林撰写、主编或参编的专著、大型辞书或教材有《邹韬奋年谱》《中国新闻图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辞海》《简明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文集》《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中国新闻事业史》等,还发表过《一九四七年的“反客里空”运动》《一九五六年我国新闻工作改革概述》等论文数十篇。其中1982年发表在《新闻大学》上的《一九五六年我国新闻工作改革概述》一文,最先系统总结了1956年我国新闻界开展的各项改革活动,并高度肯定了这次最终“流产”的新闻改革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次新闻改革为办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创造了经验。
丁淦林自1978年1月开始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时称系革委会副主任),在担任副系主任期间,丁淦林同复旦大学及其新闻系的同事们一起积极为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的我反,并重新评价王中的新闻理论与新闻教育思想,使复旦大学新闻教育在国内最早拨乱反正、回归正轨。1979年5月复旦大学校庆学术报告会期间,新闻系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以重新评价王中的新闻理论为主要内容,丁淦林等5位新闻系教师在会上发表了重新评价王中及其新闻理论与新闻教育思想的论文,引起了新闻教育界的关注与反响。1979年6月27日至7月4日,复旦新闻系发起召开了一次新闻理论教学座谈会,与会者有全国各高校新闻理论课程教师20多人,使这次“民间”自发举行的座谈会具有全国性的意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专门讨论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全国性会议。座谈会讨论了一些在当时非常敏感、对我国新闻理论发展与新闻教育具有创新意义的重要问题,如关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