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水文水资源名词解释汇总.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文水资源名词解释汇总.doc

上传人:w447750 2017/9/4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文水资源名词解释汇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文水资源名词解释汇总
在科研和规划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名词,对其含义、概念不够明确,由于对一些名词各自理解不同,往往使科研和规划过程中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能统一,甚至给工作带来返工,影响工作进度,降低了科研和规划成果的技术质量。为了进一步明确某些技术名词的概念、含义,本名词解释根据珠江委颁发的技术细则,以及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有关文献资料,重新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把重要的名词概念比较确切地汇集出来,供大家在科研工作中使用。
【降水量】
从空中降落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气凝结的露、霜等的总数量。以毫米计。是雪、雹等应化成水的深度。按时段统计有:以降水起止时计算的一次降水量,以一日、一月及一年计算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及年降水量。由于降水的主要部分是雨或全部是雨,因此降水量又叫做降雨量。一股所说某地年降雨量若干毫米,是包括了所有各种形式的降水。
【流域平均雨量】
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
【蒸发】
水或冰雪变成水汽的一种物理过程。在水文气象观测中,蒸发是指水分由地表的水面、土壤、植物体逸入空中的自然现象。蒸发的水量以水层深度毫米数计。它是气象、水文的重要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密切。
【水面蒸发】
指水面不断向大气蒸发水分的过程。其蒸发速度,可由蒸发器观测而得。以mm/d计。水面蒸发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总水面蒸发数。例如年水面蒸发量为 980mm,6月的水面蒸发量为125mm。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湿度、风速、气温及水体大小等。在同一气象条件下,蒸发器的水面蒸发值大于实际水体(如水库、湖泊等)的水面蒸发值,这是由于蒸发器本身及其四周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与天然水体不同所致。因此,蒸发器的观测值乘一折减系数后才能作为实际水体的蒸发值。在水利工程上,如计算湖泊、水库蓄水量的水量损失及水稻需水量等都要使用水面蒸发资料。
【土壤蒸发】
指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毛细管作用到达土壤表面后的蒸发。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结构、土壤色泽、下垫面的特性等。通过土壤蒸发量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土壤中水分的支出情况。
又叫蒸腾。指土壤中的水分经由植物体蒸发到大气中去的现象。是物理作用与生理作用的综合过程。物理作用是指蒸发面的液体扩散过程,生理作用是指植物根系吸水、体内输水和叶面气孔开放等过程。植物散发主要随植物种类、不同生长阶段而异,在充分供应需水量的情况下,与光照、气温、湿度、风速等有密切关系。应以大面积长时间观测为依据。
【蒸散发】
又叫蒸腾蒸发量。地面上植物的叶面散发(蒸腾)与植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也就是灌溉工程中的作物需水量。见“作物需水量”。
【径流】
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径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变化,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地面径流】
指降水后除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槽,并沿河下泄的水流。地面径流又由于降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雨洪径流与融雪径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后者是由融雪产生的。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