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姜文以不迎合的姿态迎合
刚刚上映的《让子弹飞》正掀起一轮接着一轮的票房热浪,姜文也正在接受一波又一波的造神运动。媒体、影评人、甚至文化界名人,集体陷入了《让子弹飞》的亢奋情绪中。每一部作品都需要时间的检阅,《让子弹飞》的好坏留给观众评说,这里我想谈谈我眼中的姜文。
霸气OR亲和?
《让子弹飞》里有一句台词:“霸气外露,找死”,这是发哥说的,形容的正是片中扮演土匪头子张麻子的姜文。
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霸气这个词都已经成了姜文的标签之一。圈内流传着印证这个标签的多种段子,最著名的两个,一说是他和陆川拍《寻枪》时,曾经把导演陆川骂哭了。二说是刘晓庆爆料只要姜文还在睡觉,剧组里就没有人敢叫醒他。只能全员等他睡醒了才开工。
这两个段子我没有找姜文证实过。但前段时间在北京的发布会上,仍有记者拐弯抹角地问他在剧组是否曾经把演员骂哭。他回答:“骂演员的导演都是无耻的东西,他肯定是一辈子没机会骂人。”这种戏谑式的答案,和发哥那句台词一样,都是对这种说法顽皮的抗议。
而我所知道的是:几乎每个采访姜文的记者都会有压力。曾有资深记者在某次发布会上提问被姜文直接批评“问题逻辑不对”,而另一位资深电影记者和我说她第一次接到采访姜文的任务时,紧张得连续三天睡不着觉,光采访提纲就写了三千多字。
在这样的铺垫下,当我第一次做姜文的采访时,看到他那副放松的样子,几乎有点不习惯。当时他还在忙着为《让子弹飞》做后期,接受小型群访时已经有点疲惫,但对谁都和和气气,没有任何盛气凌人和咄咄逼人的地方。采访前,我被提醒最好不要问“看得懂或者看不懂”的问题,不要提《太阳照常升起》等,但一旦开始聊,却发现这些问题根本不是什么禁忌,他自己说着说着就会提到这些话题,并已经有很聪明的答案在等着我。后来我们聊起他之前的几部片子,几种心态,聊到工作人员忍不住来打断,让我们多聊点《让子弹飞》。这时,姜文大手一挥替我解围:“我们聊这些片子也是在聊子弹嘛,对不对!”酣畅淋漓地聊完,他还热情地邀请我们旁听下一轮采访。
从旁观者的角度,我发现,他在面对自己不愿意讨论的问题时,会用一些俏皮话或者笑话绕过去,面对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时,则会用同样没有技术含量的答案来应付。很有可能,你愉快地和他聊了半天,回过头才发现,其实你并没有真正得到什么答案。遇到自己听不清楚的问题,他现在爱用的说法是:“我听不明白,能翻译下再问么?”其实,和之前的“逻辑不对,组织一下再问”相比,姜文的态度并没有真正的变化,但显然更容易被人接受。
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怕姜文。其实并非因为姜文有多凶多火爆。他的“难搞”,在于他的聪明和较真,因为聪明,他很容易分辨出善意或恶意,用心或敷衍;因为较真,他希望别人也和他一样认真,无论是演员、记者还是工作人员,只要敷衍应付,就很容易在他面前露怯。
狂傲OR世故?
《让子弹飞》里还有句著名的台词是:“我就是要站着把这钱给挣了”。这句话被广泛地认为是姜文对自己新片的最佳注脚。上一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败,这一次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走商业片的路子。外界都以为,《太阳》的失利一定很好地修理了姜文,让他学会如何拍商业片,也让他学会收敛气焰,低调做人。谁知,三年后站到媒体和观众面前的姜文,还是原来那个姜文:自信依旧,恣意依旧。
《太阳照常升起》因为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