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保障民生的领导讲话
关于保障民生的领导讲话
一、要把保民生摆在第一位置
天下之事,民生最大。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
保民生就是促发展。实践证明,改善民生不是单纯”花钱”,同时也能”挣钱”,越舍得在民生上花钱,政府就越有钱,各项事业就越能良性发展。因为,改善民生,就是在扩大消费,在拉动内需,在营造大市场。这几年,株洲财政支出有70%投入民生,不但没有影响发展,而且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三年翻了一番。可以说,保民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保增速、保提质的过程。
保民生就是暖民心。民心所向,关乎成败。近几年,我们深入开展”四创四化”,坚持”四个同步增长”,大力实施”三保三就”,有力增进了民生福祉。现在,株洲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产业更兴旺、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事实充分说明,关心民生之举,就是提升民气之举,就是凝聚民心之举,就是汇聚民力之举。
保民生就是转作风。改善民生,体现感情,关乎形象,反映作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工作不努力,一点本钱都没有;经济不发展,一点地位都没有;民生不改善,一点威信都没有。改善民生,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迟缓不得、粗心不得、松懈不得。如果忽视必然失去民心,迟缓必然造成损失,粗心必然出现疏漏,松懈必然积累民怨。不重视民生,就是不讲良心、不讲德性、不讲党性;民生工作没抓好,就是无能、无为、失职。
二、要把保民生作为第一工程
民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惠及千家万户。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一号工程,大力加强以全民社保、城镇低保、城乡环保和就业、就学、就医”三保三就”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着力实施收入倍增、社保全覆盖、健康惠民、文化提升等具体工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一,要突出重点保民生。保障民生,第一位是就业和增收。一个就业岗位的后面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后面是一个家庭。如果一个人的就业岗位不能保障,那家庭就会危机四伏,社会就会增加不稳定因素。我们要广辟就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政策扶持就业,以服务促进就业。重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举措来抓,坚持群众收入、财政收入、社会事业与GDP同步增长,努力实现机关干部、老干部、工人、农民收入年年都有提升。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点抓好以城镇低保、全民社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做到”应保尽保”。要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
第二,要破解难点保民生。年前在走访慰问时,一些老百姓对我讲,当前有两个”承受不起”,一是”病不起”,二是”读不起”。一个中低收入的普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只要摊上一个重症病人或者大学生,就会非常拮据,甚至一贫如洗。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破解这两个难题。要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村医院改造提升步伐,建好中心医院,提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全面推行县乡基本医疗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完善学校规划布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建设一批优质学校,提供更多学位,提高师资水平。抓好扶困助学,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校际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书读、读好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要消除热点保民生。当前,干部群众中有两个最热的话题,一个是物价问题,另一个是住房问题。我们要特别关注群众的”粮袋子”、”菜篮子”、”油罐子”,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从根本上稳定市场物价。在住房问题上,要动大脑筋,下大功夫,加快棚户区、老旧社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特别是棚户区改造,目前已经完成14万平方米拆迁、4524户的改造,剩下的54万平方米拆迁、9000余户的改造,必须确保两年内全部完成。加快廉租住房建设,促进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协调发展,有效增加住房总量,全面提升小区”四化”水平,改善住居条件。
第四,要打造亮点保民生。去年亮相的神农城、湘江风光带已成为株洲这座城市的新名片、新客厅、新坐标,不仅是”两型建设”的引领之作、城市提质的升级之作,而且是改善民生的示范之作。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职教大学城、华强文化科技产业项目等,既是加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