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储存(1分)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1分),被肪脂酶逐步水解(1分)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1分)。
:由于基因突变(1分),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异常(1分)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1分)称为分子病。(1分)
:由非糖物质(1分)()(1分)生成葡萄糖(1分)或者糖原(1分)的过程.
: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1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1分)、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等不同的一组酶(1分)。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脂酸(1分)在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1分)。
:在溶液某一PH条件下(1分),蛋白质分子可因其内部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解离趋势相等(1分),所以带正、负电荷数目相等而呈电中性,即等电状态(1分),此时该溶液的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1分)。
:底物分子直接(1分)将高能磷酸键(1分)给ADP(1分)磷酸化生成ATP(1分)的过程
: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DNA分子上转录出RNA的区段为结构基因,转录的这种选择性称为不对称转录。它有两方面含义:在DNA分子双链上,一股链用作模板指引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其二是模板链并非总是在同一单链上。
:在复制过程中, DNA模板解链形成两股单链(1分) ,并各自为模板按碱基互补(1分)的规则合成新的互补链, 这样新形成的两个子代DNA与亲代DNA碱基顺序完全一样(1分), 每个子代DNA的一条链完全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则完全重新合成
:某些氨基酸(1分)在分解代谢中产生的(1分)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1分),包括甲基、
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亚胺甲基
:在DNA变性(1分)过程中,DNA在紫外区260nm(1分)的吸光值增加(1分),并与解链程度有一定比例关系(1分)的现象。
14. 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电子传递(1分)释放的能量(1分)用于ADP的磷酸化(1分),生成ATP(1分)的过程
:代谢物脱下的2H通过线粒体内膜上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种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连锁体系,与细胞利用氧的呼吸过程有关,通常称为氧化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机体在将非营养物质(1分)排出体外之前,在肝脏等脏器中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化学转变(1分),使其溶解性增大(1分),生物活性或毒性降低,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的过程(1分)。
:酶原肽链中一个或几个肽键断裂(1分),导致构象改变(1分), 并形成酶的活性中心(1分),使酶具有催化功能
: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2分),并导致其性质和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2分)。
。
1)DNA是反向平行(1分)的互补双链结构。
dR-P骨架位于双链外侧,碱基位于内侧(1分)。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1分)连接,(A = T、G C) (1分)。碱基平面与长轴相垂直(1分)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1分)
螺旋直径为2nm,(1分),每圈螺旋包含10对碱基(1分),双螺旋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1分)
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1分)
2. 同工酶分子结构的特征及研究意义
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
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研究意义:
(在代谢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于解释发育过程中阶段特有的代谢特征;)
同工酶谱的改变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同工酶可以作为遗传标志,用于遗传分析研究。
3. 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的来源:(2分)
1)食物糖的消化吸收
2)肝糖原的分解
3)非糖物质的糖异生作用
血糖的去路:(3分)
1)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2)在肝、肌合成糖原
3)转变成其它糖
4)作为碳源,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