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苏州市十年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必读.doc

格式:doc   大小:221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市十年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必读.doc

上传人:阳仔仔 2017/9/6 文件大小:2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市十年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必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十二五”现代农业的基础与条件 - 1 -
第一节发展成就 - 1 -
第二节基本经验 - 4 -
第三节发展机遇与挑战 - 7 -
第二章“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 11 -
第一节指导思想 - 11 -
第二节基本原则 - 12 -
第三节发展目标 - 14 -
第三章“十二五”现代农业主要任务 - 18 -
第一节构建科学的产业布局体系 - 19 -
第二节构建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 25 -
第三节构建现代的科技支撑体系 - 31 -
第四节构建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 - 33 -
第五节构建安全的产品质量体系 - 36 -
第六节构建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 - 38 -
第七节构建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 - 41 -
第八节构建完善的机制创新体系 - 42 -
第四章“十二五”现代农业保障措施 - 46 -
第一节组织保障 - 46 -
第二节政策保障 - 47 -
第三节人才保障 - 47 -
第四节机制保障 - 48 -
“十二五”时期,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要求苏州农业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主要依据《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现代农业工程的意见》、《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苏州市委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城”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发展新形势,增创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谋划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以推动苏州农业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和谐。
第一章“十二五”现代农业的基础与条件
第一节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全面确立城乡一体发展导向,坚持“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农业现代
化,积极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保持了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和底蕴,取得了“发展水准高、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高、综合效益高”的显著成效。
(一)农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全市按照《农业产业布局规划》,认真落实“四个百万亩”农业产业规划,基本形成优质水稻、特种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业和规模畜禽等主导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232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28万亩,单产达到604公斤,创出历史新高。水产养殖面积117万亩(池塘面积62万亩、湖河养殖55万亩),实现渔业产值80亿元。园艺面积74万亩,其中:常年菜地面积33万亩(),、、。。出栏生猪118万头、家禽4000万羽、。全市高效农(渔)业面积总计187万亩,占种养面积55%,设施农业面积35万亩。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57元。
(二)农业生产方式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70%。农业园区化发展不断提速,已基本建成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8个、千亩示范区70个,,“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常熟市农业科技园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太仓、昆山、相城等3个园区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质量品牌农业取得新的突破,%以上,“三品”总数1259只,创建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77个。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0%,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86%,苏州及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先后通过省级“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考核验收。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提升。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2家,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健全农产品储运保鲜、冷链物流、展示展销、安全质量监测和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等股份合作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3043家,入社农户占比达到92%。注重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市场和配送中心,鼓励开展“农超对接”,总结推广张家港“梁丰”、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