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堡初中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第 2 单元第 10 课论语十二章(总第 13 课时) 新授课型
主备人:乔俭波审定人: 审核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发愤忘食,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直道而行。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举世闻名的“三孔”——孔庙、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气势雄伟壮丽的庞大古代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3500余亩,拥有近千间建筑。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2.《论语》其书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主要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案)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主扫除语言障碍
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三省( )吾身不亦说( )乎传( )不习乎
诲女( )知之乎不知为( )不知是知( )也
2、收集了解孔子及《论语》相关资料
①《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字,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案)
,划分朗读节奏,解释划线的字词,并小组合作翻译整个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