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二、道德的作用
人们之所以重视道德,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人都是社会中的人,离开社会,人就无法生
存。人一出生,便生活在家庭和社会里,便和别人发生这种或那种联系。“在家靠父母,出外
靠朋友”这句话,就说明了个人如果离开别人帮助就无法成长和生存。人来到世界上,总要和
别人发生关系。在家里要处理好与父母、兄弟、姐妹及夫妻的关系,在学校要处理好和老师、
同学、工友们的关系,参加工作后要处理好和单位领导、同事、客户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上要
处理好和朋友、亲戚等的关系。这些关系里面就包含着许多复杂的道德关系。能处理好这些关
系,就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欢乐和幸福,处理不好就会带来烦恼和痛苦。在处理这些关系的时
候,除道德规范外,还有法律、规章制度等。前者靠人加强道德修养,靠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
持,后者则是由国家凭借强制力量来保证实施。但强制力量不可能消除所有社会生活中的消极
现象。有些大家公认的不道德言行,或者有悖于传统习惯和公众舆论的坏事,不可能全部用法
律、法规来解决。比如,从事烹饪工作的各工种人员,便后不洗手就操作,或不能礼貌待客这
类事情,肯定不利于他人和社会,然而却不能用法律去制裁,它只能靠从业人员自觉的内心观
念,也就是道德力量来解决。由此可见,法律、规章制度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而道德力量却
能管到法律管不到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的作用十分宽泛,它几乎无处不在,并长
期起作用。例如,一个讲道德的人背着别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从良心上就有内疚的压力,道
德的影子始终跟随着他。现实生活里的人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履行或者违反道
德准则。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和加强道德修养。
道德是怎样调节和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呢?它的核心是利益。主要表现在获取个人利益的时候,
是否考虑他人、整体、单位和社会的利益。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衡量评价一个人做一件事是
否符合道德准则了。每时每刻都首先维护他人、整体、社会利益的人,不苛求个人利益,甚至牺牲
个人利益,不仅是道德行为,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至少要做到不侵犯
他人、整体和社会的利益。这是对每一个公民包括餐饮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变化
人类活动具有社会性。它可分为三类:即社会生活、家庭婚姻生活和职业生活,因此,
也就相应产生了社会公德、家庭婚姻道德和职业道德。这三种道德不可分割,共同构成社会
的全部道德内容。当然,不同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道德标准,不同的道德标准为不同的社会
经济基础服务。道德既然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因此,不同社会也存在不同的善恶观,反映
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较之以前的各个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特点,进入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
型关系,因此,我们应遵循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原则来进行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给我们留下的丰富宝贵的道德遗产。因为道德在历
史发展过程中,虽然不同社会存在不同的差异,但都有共同性和历史继承性。在每一个历史
时期,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不仅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历史关系,而且也包
含着每个时代共同存在的一般关系。例如,社会公德中谴责和制止盗窃、抢劫;家庭婚姻道
德中要求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夫妻恩爱;职业道德中要求公平交易、货真价实、文明服务
等,是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都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这
些道德准则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得到充实和提高。在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过程中,尤其要继承先辈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