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教育的无奈和无奈的教育.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的无奈和无奈的教育.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3/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的无奈和无奈的教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的无奈和无奈的教育
教育,本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身心互悦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既使教育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践行教育理念和目标,不断反思和完善教育手段和方法,以期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又使受教育者通过接受教育达到健全体魄、和谐身心、优化****惯、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等目标。但现实中的教育实在是难以言说。
虽然,我们的教育投入在增加,教育硬件设施在完善,教育理念、理论支撑在更新,教育手段方法花样也日益翻新,教育者的层次好像也在提高,通过竞争,已经或还在涌现所谓名师、教授等出类拔萃的教育者群体,但我们总觉得,教育不是在日趋完美,而是在错位,在缺失,有着无所适从之感。
虽然,家庭教育日趋重视,社会教育轰轰烈烈,学校教育百折有悔,可是培养出来的学子似乎没有符合期望,而是问题多多甚至严重,至少不满意度挺高的。
而这里,存在的就是教育的低效性,也是教育的无奈,或者是无奈的教育。
不过细究其因,责任主要不在学子上,而在成年人,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家长、教师等。
现在的学子有许多属物质享受型: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本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但由于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满足度过高,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满足孩子,忽视了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而且满足孩子的需求的后续效应是什么?任取任求的后果是对环境物质条件越来越高,而且对次于家庭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弱化,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子从根本上纠缠于物质条件而无视身份职责,只能享受父辈的成就,而不能自己努力获取更大的成就,如目前所谓的“啃老族”、“富二代”差不多如此。
现在的学子部分是属于骄纵顺境型的: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个错位和缺失是没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关爱呵护多之,甚至于宠溺;对于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者认识不足,家庭熏陶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惯思维和处事方式定位不准;或者光顾学****成绩而忽略品质修养;或者遇到问题光是指谪而不给方法;更有甚者,家庭中教育地位颠倒,以顺从孩子为家庭和谐的中心。其心可鉴,其情可凉,唯其理不应,终造成孩子情感体验的不完整,虽年龄渐长,也只能做家长翅膀下的雏鸟,也只有家长才能包容其骄纵任性。
现在的学子还有部分是心理脆弱型的:只能享受,难历艰辛;唯其骄纵,不能包容;自我过度,卑弃集体;成功可以,失败何以?而这些特征,也是我们成年人教育未到位之故,因为我们从未曾想过想把自己经历的失败加诸于孩子身上,原因就是只看到教育和历史的正面作用,没顾及反面教育也有用处;也因为如此,孩子们缺少了一个宝贵的磨砺自己的机会--------尝试失败的心理情感体念,当然也少了成功的几率,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想遇到但无法回避的失败失落失意的应对,如此心理问题多多矣。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官员,即使其中一部分确实是从教育第一线(其实也是,至少是家长吧)中诞生的,也许由于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出于“廿年媳妇廿年婆,再过廿年做太婆”的报复和遗忘心理,或身份地位变化论所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能再从教育实际出发,而是以高高在上的无视众生的异于平民的特端思维标新立异;教师出身的如此,更遑论不是此线提拔的教育官员了。何况,我国还有一个已经有点显然的潜规则,“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令夕改无定规,当然也无日趋成熟的教育条例,而是你上台,你一套,我上台,我一套,并统统冠以“教育改革”的美名。一个显然的事实是,过去所谓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