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5
文档名称:

中国超级工程.doc

格式:doc   大小:10,328KB   页数:1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国超级工程.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9/8 文件大小:10.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超级工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绵阳风洞群
——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试验中心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76年——2020年 
,高度超过两层楼。
 
 
 
    航空风洞(wind tunnel)是研制各种飞机导弹、宇宙飞船等航空航天器的必备设施,通过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来研究航天器的气动特性,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有效的工具。
 
    按气流速度分,风洞有亚音速风洞和超音速风洞两类。
小型风洞采用高速风扇提供风力,其风速都在每小时1200千米之内。而中型与大型风洞采用事先储存的气体在短暂的几秒,甚至几毫秒中释放,形成威力巨大的冲击风力。测试的对象越是先进高级,其检测的难度越大,风洞的规模也越大。例如美国和俄罗斯,他们的风洞内可放进整架飞机,不像其他国家的中小型风洞只能蚂蚁啃骨头似地以零代整分别测试。美国为了检测当前最昂贵的F一22隐形战斗机的特殊的菱形机身,动用了22种不同的风洞检测,。而美国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反反复复做各种不同的风洞俭测达3万多小时,点点滴滴丝毫无误,确保了其飞行的安全与正常运转。然而建立一个大型风洞耗资非常巨大,美国在1968年建设的一个大型风洞,,风洞是高科技设施,施工难度大,,仅在基础施工中便需浇注8000多吨水泥,打进地下的水泥柱多达700多个,最粗的达33米,其安装设备的难度也非常之高。
 
风洞检测除了应用于航空、航天器之外,在国民经济其他领域里也同样大显身手。例如用于各种材料的抗压抗热试验,汽车、高速列车、船只的空气阻力、耐热与抗压试验等等。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是我国最大的空气动力学研究、试验机构。主要运用风洞试验、数值计算和模型飞行试验三大手段,广泛开展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和风工程诸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心建有一个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风洞群。,可开展从低速到24倍超高声速,从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范围的气动试验研究。此外,这个中心还具有每秒14万亿次运算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及各类飞行器彷真计算的应用软件体系;具备飞机和飞艇带飞、火箭助推的模型飞行试验和飞行力学研究能力,在无人飞行器的研制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中心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高科技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各1名,高级职称300余人,出站博士后10人,博士50余人,硕士200余人,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90余人。中心设有研究生部,有博土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47万余次风洞试验,成功解决了包括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逃逸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等大量关键技术,以及其他航空航天飞行器和武器装备的关键气动问题。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和导弹、火箭都要在这里进行风洞试验。
 
NF-3全机低速风洞对“运-8”飞机模型进行吹风试验
 
航空风洞发展简史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风洞是英国人于1871年建成的。美国的莱特兄弟于1901年建造了风速12米/秒的风洞,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风洞的大量出现是在20世纪中叶。德国在1907年就成立了“哥廷根空气动力试验院”,并在此后不惜巨资修建了一批低速、高速、超高速和特种风洞,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喷气式飞机、弹道导弹;美国于1915年成立了国家空气动力研究机构。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各类风洞140余座,在风洞试验、数值计算、模型飞行试验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空气动力学设备、技术和人才均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1936年,清华大学建造了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风洞。风洞采用回流式,最大直径为3米,试验段剖面为圆形,。4月24日,风洞第一次开车试验成功。该校王士倬等4人关于此风洞的论文被评为1936年中国工程师学会论文第一奖。1937年,,,可以缩小一半,也可放大到6米,最大气流速度58米/秒。1947年至948年,该校在北平又设计制造了铁壳风洞,×,气流速度约为40米~50米/秒。
 
    在我国四川西北的群山深处,有一个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风洞群,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都要在这里进行空气动力试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自主设计、建设了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风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