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演讲稿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演讲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演讲稿
敬重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的XXX,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传统,尊老爱幼》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绚烂文化。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骄傲和傲慢。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有许很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净幼小的心灵。
百善孝为先。春秋时期,孔子最出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遗忘了疲惫,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莫非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因此,作为一个新世纪、新时代的小学生、少先队员,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榜样;积极、英勇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荣耀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谢大家!
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演讲稿2
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日我的讲话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许多同学都知道,今年的10月23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由于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由于“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期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关于重阳节的故事许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
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许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固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兴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旧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于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这些载。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利。“
在改革开放的今日,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给予了新的含义。xx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奇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敬重、爱惜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敬重、爱惜别的老人和小孩。最近,从新闻媒体争论的话题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该不该给老人让座?”“怎样做一个得意的上海人?”这些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立和塑造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能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作为生活在这座大城市的我们,更有义务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观地说,经过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已经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责备。反省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又做得怎样?我不想对你们的过去予以评价。但是,在重阳节马上到来之际,我们全体同学是否想到,该如何为我们家的老人或者社会上的老人做点什么呢?盼望大家考虑一下。固然,学校政教处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节后作个统计,看看我们的xxx学生在老人节里为社会、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感想。
我今日的讲话就到这里。感谢!
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演讲稿3
教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日,我想借的时间,和大家共享我对三个词汇的熟悉和思索:一个是重阳节、一个是《新老年法》。
重提重阳节这个词,是由于昨天重阳节刚过。农历九月九,传统重阳节。据传,中国古老的《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是吉利的日子。民间在该日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等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期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成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之风的重要节日。同志们,老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日,老人的今日就是我们的明天。对老人,我们要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十二五规划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明,深化德育教育。我校政教处、团委已经做了大胆的实践和有益的尝试。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的九九重阳节,恰逢我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之所以是法定的,由于《新老年法》在今年7月1日公布实施了。所以今日我重提《新老年法》这个词。是相对于《老年法》而言的,它增加了三章;对原法修改了38条,新增了38条。总体上看,修改幅度大,新增内容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修订案修改内容最多的之一,使《老年法》得以“脱胎换骨”,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对老年人要有精神安慰引人关注。它要求家庭成员应当关怀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无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当常常回去探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也就是说要“常回家看看”。孝顺父母、敬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表达,现在看来,更给予了文明新风以法律依据。
最终,来谈教育这个词。我们对这个词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最近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短文:一位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校长。在每一名新教师来学校时,他都会给新教师一封信,里面写着:“亲爱的教师,我是集中营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筑,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心:教育毕竟是为了什么?我的恳求是:请你帮忙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读写算的力量才有价值。”是啊,教育的重点是培育人,培育有良知的人、有人性的人。所以,教育关注的不应只是学问的灌输与接收,更重要的是摆脱急躁和功利,关注人的成长和关注生命的尊严与价值。这也是实现的基石。而我们的教育好像做得有点毛糙、有点功利。
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演讲稿4
同学们:
大家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我们要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使尊老敬老之风在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生活在和平环境里,受到社会、教师、家长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吃、穿、住、行比当年的老一辈人不知要好多少倍;你们不必为每日三餐发愁,不必为战火频繁受颠沛流离之苦,也不必每天徒步几十里去读书而忍受饥肠碌碌……
我们的革命前辈,今日的老人们为制造幸福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他们为建立新中国曾诞生入死流过血和汗;他们为稳固人民政权曾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展过剧烈斗争;在和平建立年月,他们为了国家为了儿女,有的奋战在矿山,工厂,有的劳作在农田,也有的去农垦、戍边。父辈、祖辈含辛茹苦将你们哺育成人,又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为家庭、为你们悄悄奉献着自己的`全部身心。
没有革命前辈的奋斗和牺牲,没有老一辈人的辛勤汗水,哪有国和家的富强幸福?我们要时刻不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吃水不忘打井者,乘凉不忘栽树人。
同学们!假如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青年是祖国的将来,中年是祖国的中坚,那么老年人则是祖国的基石。
他们曲折的人生道路,他们丰富的阅历,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他们从实践中总结诞生活真谛,甚至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足以成为青少年的教科书,可以从中得到收益和启发,使青少年在人生旅途中少走弯路少跌跤,他们实在是我们应当敬重的人。
我殷切盼望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我的演讲完毕,感谢大家!
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演讲稿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由于美德而变得漂亮。社会,由于布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布满美德而更缤纷。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表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白中国是一座文明之邦。但中华美德在今日,仿佛早已被人淡忘,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美德而感到傲慢与骄傲。始终以来,有许很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般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纯净幼小的心灵。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敬重别人的老人,爱惜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风。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尤其以英勇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意父亲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袋小米,看到父亲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遗忘了疲惫。邻居们夸子路是一个英勇孝顺的好孩子。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最美妈妈"吴菊萍吗?没错,她就是当年那个自称是"路过"而救下一名两岁女童的英雄。七月二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从九层高楼坠落下去。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脱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倒,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那位两岁女童的生命。这一危险的一幕感动了成千上万亿人,有的人称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的人称她是"英雄"。
我也做过一件好事。那是在我上学坐的车上,发生的一件事:在那位老人上车之前,车上的人们在我看来一般极了,没有年老、体弱的。而当年老的奶奶上车,售票员叫到:"请车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让个座?"时,原本平凡的人们开头焦躁起来,有的人说我身体不舒适,有的人并没有说什么,但她的脸上却多了一种焦虑的表情。看着每个人的神情,那位老人好像感到惋惜、难受。每个炎黄子孙最为平凡的"中华美德",到哪去了?我很庆幸,我让了座,我没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细小的"中华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劝慰、盼望。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专心去感悟,就会发觉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珍宝,数不胜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爱护中华美德的一次行动,让我们爱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将来而遗忘过去,过去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我信任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脚印;中华美德会在这个多姿人间流芳百世;中华美德都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全部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