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伊春区第六中学学生
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
班级:
姓名:
学籍号:
伊春区第六中学
伊春区第六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使用说明
为密切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切实增强学生评价的科学性的时效性,实现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制定了《伊春区第五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
本《手册》使用三学年,用于阶段性记录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手册》是初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和高一级学校了解学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参考资料。《手册》中需学校填写的部分由班主任及相关人员认真填写,需学生填写的部分由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填写。《手册》应妥善保管,一般存放在学生手中,也可由班主任或班级统一管理,毕业时发给学生。现将《手册》的具体内容及填写方式说明如下:
一、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
1、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部分。基础性指标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性指标是在基础性指标的基础上,由学生个人、班级或学校根据学年实际情况制定(项目也可空缺),由学生负责填写。
2、每学期评价两次,学期中间评价一次,学期末评价一次(评价内容包含学生在寒暑假中的表现)。第二学期末进行学年总评。
3、评价结果分“A、B、C、D”(相对应“优、良、达、未”)四个等级,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定。自评部分由学生本人填写,对基础性指标中的每项“要素”进行评定,并对发展性目标用描述性语言自我评价;组评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对基础性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综评部分由班级成立的学生自主评价委员会(由学生选举产生,学生干部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在自评和组评的基础上,身负对全班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综评结果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组成的班级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最终确认,意见不一致的协商解决,并在相应的评价等级处打勾。
二、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
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分为学业成绩和评价等级两部分。各学科学业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A、B、C、D)呈现,由班级综合素质评定小组结合学科教师意见,采用等级形式评审。、
三、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研究性学录,指导教师分“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价。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根据学校、班级或个人的安排开展活动并进行记录。劳动和技术教育要记录学生在实践中技能、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情况,由班主任负责填写和评定。
四、学期综合评定
“综合素质发展性评语”由班级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负责,在学期末结合学生相关评价指标的表现,使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评语要着眼于关注学生发展潜能,力求突出激励性。“学生心语”是学生在学期末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基础上,记录本学期相关评价指标方面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事情,可以是受到的表扬和取得的进步,也可以是错误或警示。“家长寄语”用于家长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或学生在家庭的思想行为记录。
五、重要的成长标志
用于记录学生获得的主要奖励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如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社会实践成果、发表作品、运动会、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情况,由学生自已如实填写。
伊春区第六中学政教处
初一学年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
目标
评价
要素
评价内容
评价
等级
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