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赏析解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中).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赏析解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中).docx

上传人:mh900965 2017/9/1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赏析解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中).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赏析解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我们讲唐诗,讲《春江花月夜》,讲诗歌王冠上这颗最璀璨的明珠,可是最美丽、最美好的事物,往往就是远观易,而把玩之、透彻地理解、感
悟、把握是非常难的。就像这首《春江花月夜》,人人皆知其美,但它为什么这么美?为什么在由唐到宋到元到明中叶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被人重视,可后来却又获得了“孤篇横绝,竟成大家”,甚至“孤篇盖压全唐”的盛誉?甚至对它的作者张若虚而言,这首《春江花月夜》也可谓是“孤篇横绝”了。张若虚虽然号为“吴中四士”,但生平事迹并没有多少流传下来,可见其即便生时也并不属于声名显扬之辈。而且他总共有两首作品留下来,除了这首《春江花月夜》,还有一篇五言排律的《代答闺梦还》。而那一首《代答闺梦还》,则不过是平常之作。在他仅留传于世的两首诗中,除了一首平平之作,另一首就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了,这不也让人觉得奇怪吗?种种疑问只有从诗本身入手了!我们上次花了一集的时间,才解读了第一组的两联四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应该属于典型的七言歌行,它四句一转韵,形成一组,形式当然非常像绝句,当然平仄上、格律上还不是绝句,全诗共九组,也就是有九次转韵。从全诗的章法和布局来看,这九组诗句,其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前四组的“望月”和后五组的“游子思妇”。当然这也是传统上一种比较简略的分法。若从内在逻辑上看,也未必尽然如此。我们还是从较为容易的两大组群的分别入手。
先来看“望月”的部分,也就是前四组,十六句诗。我们上次已经讲了前四组中的第一组:所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写的“月生”。我们重点分析了“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那个“生”字,都是“生命”的“生”,而不是“上升”的“升”,可见出其中孕育、生长的境界来。明月既生,春潮与共,故而
“千江有水千江月,何处春江无月明”。所以第二联“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它的重点其实已经悄无声息地从“月生”过渡到了“月明”。“滟滟随波”,这里的“滟滟”其实就是波光荡漾的样子,因为有千万里的波光荡漾,也就是水与月之间的光影交相辉映,所以才能点出“月明”。
正是因为这种月明和光影,才在诗歌的潜在逻辑中延伸出了第二组的描写:“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一般解读这一组,重点都放在“芳甸”与“花林”上。因为后人解读《春江花月夜》大多必说的一个观点,就是讲张若虚落笔处处细致,对于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都能照顾到,认为题目中的五字环转交错(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