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企业伦理学
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
第一讲
企业伦理学基础
企业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企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企业伦理学的任务
学习企业伦理学的意义
企业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缘起
成立
发展
推广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出现一系列企业经营丑闻。
政府开始干预和介入企业伦理问题。
1974年11月在美国的堪萨斯大学召开第一届企业伦理学讨论会,标志着该学科的正式成立。
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企业伦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企业伦理学开始进入大学的课堂。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企业伦理学不断推广。
美国一流商学院纷纷成立企业伦理研究中心。
美国隐患重重,企业欺诈成风。
大亨编造假账,犹如鬼斧神工。
或是虚报收入,或是隐瞒亏空。
前有环球安然,后有默克世通…
一个接着一个,丑闻层出不穷。
股票变成废纸,引起一片惶恐。
害苦众多股民,愁煞白宫诸公。
此风遏制不易,前途未卜吉凶。
难弄,难弄!
企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伦理与道德
利益相关者
企业伦理
企业道德
何谓伦理、道德?
英文伦理与伦理学都是Ethics, 源于拉丁文Ethica; Ethica又出于希腊文Ethos, 义为品性与气禀以及风俗与习惯。
道德是Morality, 源于拉丁文Mos, 也是风俗、习惯以及品性、品德。
可见,在西方伦理与道德在词源涵义上完全相同,都是指人们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它外化为风俗习惯,内化为品性、品德。
6
伦,本义是“辈”。《说文》:伦,辈也。引申为人际关系。
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理,本义是“治玉”。《说文》:理,治玉也……玉之未理者为璞。引申为文理、规律、规则。
伦理,人际关系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
道:本义为道路。《说文》:道,所行道也。引申为规律和规则。
德:从直从心,心得正直。
道德: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
在中国则不同
7
人、群体、社会、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
伦理
道理、规则
和原则
处理人、群体、社会、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者,路也
原则、规范规律
道德
德者,得也
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坚持“道”所形成的品质和境界
把外部的规范转化成自觉要求并体现在行动中,需要经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道德教育和自身修养等活动在内的长期努力。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
当表示规范、理论的时候,我们较倾向于用“伦理”一词
当指称现象、问题的时候,我们较倾向于用“道德”一词
伦理更具客观、
客体、社会、
团体的意味
道德更具主观、
主体、个人、
个体的意味
10
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