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24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启示.doc

上传人:luciferios04 2017/9/17 文件大小:2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启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潮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作者:杨玉民
    
    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先后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口号,尤其长三角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打造“长三角经济圈”的设想,从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看,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一体化中最成功的典范之一。通过逐步取消妨碍各省或地区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障碍,建立一个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内的统一市场,充分发挥各省或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实行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专业分工,协作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繁荣。因此,分析和借鉴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经验对促进潮汕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同时,它是建立在区域分工与协作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整个社会进步系统一样,具有两大基本动力:一是创新动力。在社会进步系统理论看来,社会进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矛盾演进过程,社会进步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合力”系统。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创新是推动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内的当代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二是互补动力。“互补”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这里,“互补”就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互相补充和互相影响。特别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互补”现象已非常普遍并越来越重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就是一种“互补”现象。在这里,“开放”与“互补”之间具有一致性。事实上,“互补”作用与自然环境的作用成反比,与物质系统的发展程度成正比。二十世纪的历史发展表明:在经济技术一体化或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融入更大范围的“互补”行列,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长三角的概念指称
    
    “长三角”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省中,沿长江下游冲击扇形成的区域,主要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泰州、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台州等15个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的都市圈范围之内的区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建设部正在做一项规划――《长三角城镇群体系建设规划》。据参与规划的专家组成员介绍,该规划年底全部完成。这个草案引起轰动之处在于,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等7市将被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长三角区域规划“一核六带”,上海定位为中心城市。“一核六带”中,上海是核心,上海未来扮演的角色将是国内外交通枢纽、资源配置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创新源头。新的规划在布局上强调“一核六带”,“一核”就是强化上海这个核心的地位。纲要的内容包含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聚和组织引导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
    “六带”各自的发展方向:一是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目标是建成具有世界发达水平的都市连绵区域。这一发展带主要包括沪宁杭交通沿线地区,将按照集约、创新、优化的原则,加快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现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