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pdf

格式:pdf   大小:1,296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Alphago 2023/2/3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是由【Alphago】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储罐的选用、常压、低压和压力储罐区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规定
本规范合用于石油化工公司的液体物料(涉及原料、成品及辅助生产物料)储运系统地上钢制储罐区的新建工
程设计。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合用于液化烃的低温常压储罐区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献
下列文献中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面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涉及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合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
的歌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献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规
范。
GB50074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160石油化工公司设计防火规范
SH3022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3063石油化工公司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74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
SH/T3036液化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一般规定:.
:
;
;
;
;

:
(或结晶点),低于初馏点;
,减少损耗;
;
;
,其储存温度尚应满足添加剂的特殊规定;
;
;
,拟定的储存温度应能避免自聚物和氧化物的产生。

表1可燃液体的储存温度推荐值
可燃液体名称储存温度,℃
原油高于凝固点10~15:.
苯7~40
对二甲苯15~40
液化烃、汽油、其他芳烃、溶剂油、煤油、喷气燃料等≤40
轻柴油≤50
轻质润滑油、电器用油、液压油、重柴油40~60
重质润滑油60~80
润滑油装置原料油55~80
重油(渣油)≤95或120~200
沥青130~180
石油蜡高于熔点15~20
环氧乙烷-6~0
环氧丙烷≤25
丁二烯≤27
苯乙烯5~20
4储罐选用

,应符合本规范下列六条的规定。
,应根据以下原则按表2拟定;
,其储罐容量最宜涉及在总容量内,并应按中转库的物料进库
方式计算储存天数;
,其储存天数不宜少于30天;
,应根据具体情况拟定其储存天数;
,其储存量
除要符合上述规定外还需要满足对该原料的一次最大用量的规定;:.
,储罐总容量应同时满足装置连续生产和一次卸船量的规
定。
表2原油和原料储存天数
进厂方式储存天数,d合用情况
5~7合用于原油,指来自油田的管道
管道输送
7~10合用于其他原料,指来自其生产厂的管道
铁路运送10~20
公路运送7~10
内河及近海运送15~20
远洋运送≥30
,应根据以下原则按表3拟定:
,储存天
数宜取下限;
,可考虑合并设立;
,其储存天数可根据实际需要拟定。
表3中间原料储存天数
类别储存天数,d
同时开工、停工检修的装置或联合装置之间的原料2~4
不同开工、停工检修的联合装置或不同检修组装置之间的原料15~20
不同时开工、停工检修的装置之间的原料10~15
多组分切换操作的装置的原料不宜小于切换周期
,应根据以下原则按表4拟定:
,涉及成品罐、组分罐和调和罐;:.
,其储罐容量应涉及在按商标拟定的储罐总容量内;
,其成品罐与调和罐的容量之和,应同时满足连续生产和
一次装船量的规定;
,其储存天数不宜少于30天。其成品罐和调和罐的容量
之和,应同时满足连续生产和一次装船量的规定。
表4成品储存天数
成品名称出厂方式储存天数,d
管道输送5~7
铁路运送10~20
汽油、灯用煤油、柴油、重油(燃料油)
内河及近海运送15~20
公路运送5~7
管道输送5~7
铁路运送15~20
航空汽油、喷气燃料、芳烃、军用柴油、液体石蜡、溶剂油
内河及近海运送20~25
公路运送5~7
铁路运送25~30
润滑油类、电器用油类、液压油类内河及近海运送25~35
公路运送15~25
管道运送5~7
铁路运送10~15
液化烃
内河及近海运送10~15
公路运送5~7
管道输送5~10
石油化工原料铁路运送10~20
内河及近海运送10~20:.
公路运送7~15
铁路运送15~20
醇类、醛类、脂类、***类、***类等内河及近海运送20~25
公路运送10~15
,宜取3天;外购燃料油的储存天数可参照表2拟
定。
,可按不同方式的进出厂比例拟定其综合储存
天数。
、碱及液氨的储存天数可按表5拟定。其储罐容量尚应满足一次装(卸)车(船)
量的规定。
表5酸、碱及液氨的储存天数
物料名称运送方式储存天数,d
酸、碱铁路运送15~25
内河及近海运送20~30
公路运送10~15
液氨管道运送7~10
铁路运送10~20
公路运送10~15
,各种物料的计算日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按全厂总工艺流程规定的年解决量或年产量计算;
、中间原料的日储量,应为装置年开工天数的平均日进料量;
,应为350天的平均日产量;
,应为相应装置年开工天数的平均日产量。:.
:
(1)计算:
h=H-(h+h+h)···································(1)
1123
式中:h储罐的设计储存液位,m;
———————
H罐壁高度,m;
1——————
h泡沫管开孔下缘至罐壁顶端的高度,m;
1——————
h10min~15min储罐最大进液量的折算高度,m;
2——————
h安全裕量,(涉及泡沫混合液层厚度和液体的膨胀高度),m。
3——————
、内浮顶罐的设计储存液位宜按公式(2)计算:
h=h-(h+h)·········································(2)
425
式中:h浮盘设计最大高度(浮盘底面),m;
4——————
h安全裕量,(涉及液体的膨胀高度和保护浮盘所需裕量)。
5——————
(3)计算:
h=H-h················································(3)
22
式中:H液相体积达成储罐设计容积的90%时的高度,m。
2—————


。:.
,应选用低压储罐或压力储罐。
,应选用浮顶罐或内浮顶罐,并
BA
应符合下列规定:
;

、乙类液体,可选用固定顶罐,单应采用限制罐内气体直接进
BA
入大气的措施。
,可选用固定顶罐。
B
、碱类宜选用固定顶罐或卧罐。


,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套装置加工一类原油时,宜设3~4个;分类加工原油时,没增
长一类原油宜再增长2~3个;
:一套装置加工一种原料时,宜设2~4个;加工多种原料时,没增
长一种原料宜再增长2~3个;
:
,宜设2~3个;:.
,宜3~4个;
,每种单独加工的组分油宜设2~3个;
,可根据装置规定另设一个预加氢生成油罐;
,每种组分油宜设2个;同一种组分油,残炭值不同或加工
限度不同时,应分别设储罐;
,不宜少于一套装置正常一天的解决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柴油储罐:
,宜设2个;
,调合与成品储罐之和不宜少于4个;每增长一种牌号,
可增长2~3个;
、喷气燃料储罐:
~3个;
,不宜少于3个;
~4个;
,每种牌号宜设2个;
,没一种成品宜设2个;
,不宜少于2个;
(燃料油储罐)::.
,调合与成品储罐之和不宜少于3个;没增长一种牌号,
可增长2个;
℃~200℃时应单独设储罐,并应设1~2个扫线罐;
;
、电器用油类和液压油储罐:
;同一种组分油,残炭值不同或加工深度不同,应分别设
储罐;
~2个,成品储罐宜兼做调和罐;
,应按牌号赚罐赚用。二、三类有的调合与成品储
罐,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互用;

,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污油罐宜个设2个;
~2个。
、中间原料及成品储罐个数不宜少于2个。
、碱类宜液氨的储罐,每种物料不宜少于2个。
5常压和低压储罐区

,宜布置在靠近罐组管道进出口处。:.
:
;


、人孔、排污孔(或清扫孔)和放水管,原油和重油储
罐宜设立清扫孔,轻质油品储罐宜设立排污孔,其设立数量可按表6拟定。
表6量油孔、人孔、排污孔(或清扫孔)及放水管
储罐容量量油孔人孔排污孔或清扫孔放水管
m³个个个个X公称直径,mm
≤2023111(1)1X80
3000~5000121(1)1X100
10000121(2)1X100
20230~30000122(2)2X100
50000132(2)2X100
≥100000132(2)3X100
、量油孔、透光孔、人孔、排污孔(或清扫孔)和放水管。采用
气体密封的固定顶罐,还应设立事故泄压设备。储存乙类液体的固定顶罐通向大气的
B
通气管上应设呼吸阀。储罐附件的设立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所选用事故泄压设备的启动压力应高于通气管的排气
压力并应小于储罐的设计正压力,事故泄压设备的吸气压力应低于通气管的进气
压力并应高于储罐的设计负压力;
,不得小于下列各项的呼出量和吸入量之和;:.
,应按液体最大出液量考虑;
,当液体闪点(闭
口)高于45℃时,;当液体闪点(闭口)低于
或等于45℃时,;

导致罐内气体膨胀而呼出的气体,可按表7拟定:
表7储罐热呼吸通气需要量
呼出量(正压)
储罐容量吸入量(负压)
M³/h
M³M³/h
闪点>45℃闪点≤45℃















:.
定。当缺少通气管或呼吸阀的通气量曲线时,可根据以下原则按表8和表9拟定:
表8设有阻火器的通气管(或呼吸阀)规定
储罐容量进(出)储罐的最大液体量通气管(或呼吸阀)
M³M³/h个数X公称直径,mm
100≤601X50(1X80)
200≤501X50(1X80)
300≤1501X80(1X100)
400≤1351X80(10X100)
500≤2601X100(1X150)
700≤2201X100(1X150)
1000≤5201X150(1X200)
2023≤3301X150(2X150)
3000≤6901X200(2X200)
4000≤6602X150(2X200)
5000≤16002X200(2X250)
10000≤26002X250(2X300)
20230≤35002X300(3X300)
30000≤56003X300(4X300)
50000≤41003X300(4X300)
(或呼吸阀)与进(出)储罐的最大液体量所相
应的通气管(或呼吸阀)规格不一致时,应选用两者中的较大者:
表9未设阻火器的通气管规定
储罐容量进(出)储罐的最大液体量通气管
M³M³/h个数X公称直径,mm
100≤601X50
200≤501X50:.
300≤1601X80
400≤1401X80
500≤1301X80
700≤2701X100
1000≤2201X100
2023≤7501X150
3000≤5501X150
4000≤15002X150
5000≤14002X150
10000≤34002X200
20230≤27002X200
30000≤52002X250
50000≤85002X300
(出)储罐的最大液体量所相应的通气管规格
不一致时,应选用两者中的较大者;
、透光孔、人孔、排污孔(或清扫孔)和放水管应按表10拟定。储存甲B、
乙类液体的储罐,宜选用排污孔;储存丙类液体的储罐宜选用清扫孔:
表10量油孔、透光孔、人孔、排污孔(或清扫孔)和放水管
储罐容量量油孔透光孔人孔排污孔(或清扫孔)放水管
M³个个个个个X公称直径,mm
≤20231111(1)1X80
3000~50001221(1)1X100
100001322(2)1X100
20230~300001323(3)2X100
≥500001333(3)2X100
:.
。事故泄
压设备可直接接通向大气。
,应设立灌顶扫线结合管,其公称直径可按表11拟
定。
表11灌顶扫线结合管
罐壁进出口管道公称直径灌顶扫线结合管公称直径
mmmm
≤15050
200~35080
400~500100
500~600150
>600200
、乙类液体的地上卧式储罐的通气管上应设呼吸阀。
B
:
、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
BA
、乙类液体的卧式储罐;
B

A

℃时,呼吸阀及阻火器必须有防
冻措施。在环境温度下物料有结晶的也许时,呼吸阀及阻火器必须有防结晶措施。
。:.

,距罐壁宜为800mm~1200mm。从量油孔垂直向下
至罐底板的罐内空间内,严禁安装其他附件。
、呼吸阀宜设立在灌顶中央顶板范围内。
~1000mm处。当透光孔只设一个时,应安装在灌
顶梯子及操作平台附近;当设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可沿罐圆周均匀布置,并宜与人孔=
清扫孔或排污孔相对设立,并应有一个透光孔安装在灌顶梯子及操作平台附近。
、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储罐灌顶附件,应设立在平台附近。
、通气管或透光孔的通道应设踏步。
,并应避开罐内附件,人孔中心宜高出罐底750mm。
(或清扫孔)和放水管应安装在距有关进出油结合管较近的位置。若设有两个排
污孔和放水管时,宜沿罐圆周均匀布置。放水管可单独设立亦可和排污孔(或清扫孔)
结合在一起设立。



。采用管墩敷设时,墩顶高出设计地面不宜小于300mm。
,宜靠近罐前支管道处设立。
。管道穿越防火堤和隔堤处宜设钢制套管,套管长
度不应小于防火堤和隔堤的厚度。套管两端应作防渗漏的密封解决。:.
,在罐区蒸汽主管道上应设有DN20的蒸汽甩头,蒸汽甩头与储罐
排污孔(或清扫孔、人孔)的距离不宜大于20m,采用软密封的浮顶罐、内浮顶罐,应
至少设1个不小于DN20用于熏蒸软密封的蒸汽管道接口。
,桥底面最低处距灌顶(或保温层顶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80mm。
;对于腐蚀性介质,应用耐腐蚀的阀门。
,每根储罐物料进出口管道上还应设
一个操作阀。


%的坡度,应应从罐前坡向主管道带。
,应采用挠性或弹性连接方式,并应满足地基沉降和抗震规定。
,应有泄压措施。
,应另设调合喷嘴用的罐进口结合管。
,应从罐体下部接入;若必须从罐体上部接入时,甲、乙、丙类液
BA
体的进料管宜延伸至距罐底200mm处,丙类液体的进料管应将液体导向罐壁。
B


、温度计和高液位报警器;大于或等于10000m³的储罐应
设高高液位报警器并与进料管道控制阀连锁,在储罐内液位达成设定值时应能自动罐壁:.
进料管道控制阀;是否设立低液位报警器,宜根据生产操作需要拟定;低压储罐还应设
立压力表。
,应为储罐的设计储存液位。高高液位报警的设定高度,宜按
公式(4)计算:
h=h+h···································(4)
62
式中:h——高高液位报警器的设定高度,m;
6
h——储罐的设计储存液位,m;
h——10min~15min储罐最大进液量的折算高度,m
2
,应满足从报警开始10min~15min内泵不会抽空的规定。
、乙A类液体罐区内阀门集中处、排水井处应设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宜安装在罐底以上700mm~1000mm处。固定顶罐上的
温度计,宜安装在罐底以上700mm~1500mm处。罐内有加热器时,宜取上限,无加热
器时,宜取下限。
,应保证在最高液位时能测量气相的压力并便于观测和
维修。
,宜布置在灌顶梯子平台附近。
、温度、压力检测信号,应传送至控制室集中显示。
:.
,应符合下列原则:
,在储存温度下若能满足输送规定,则仅在罐内设立维持储存温
度的加热器;
,当仅在罐内维持储存温度不能满足液体输送规定期,则罐内加
热器宜维持储存温度考虑,在罐出口或附近设局部加热器,将抽送液体升至需要
的输送温度。
,应符合下列原则:
,应避免储存液体过热降质;
℃时,~,液体储存温度大于120℃
时,;液体储存温度小于50℃,可采用热水作为加
热热媒。
6压力储罐区

,应符合GB50160的有关规定。
,宜布置在靠近罐组管道进出口处。
:
;

,应符合现行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SH3074的有
关规定。:.
,应符合SH/T3136的有关规定。

、放水管、进出口结合管、梯子及操作平台外,应尽量减少开口
数量。
:
。一个人孔应安装在罐体上部顶端,另一个人孔应安装
在罐体下部能方便检修人员进出储罐的位置;
,应设立1个人孔;筒体长度大于或等于600mm
时,宜设立2个人孔并宜分别设立在罐筒体的两端。人孔应安装在储罐顶部。


,并应安装在罐体最低部位。
,并应安装在罐体顶部。当罐体顶部
设有人孔时,气体放空结合管可设立在人孔盖上。
、储存物料性质相同或相近,其气相混合后不影响物料质量时,
储罐之间宜设气相平衡管。平衡管直径不宜大于储罐气体放空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