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docx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3/2/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
教学建议
一、《汉江临眺》教材分析
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选补使是朝廷派往遥远地区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拟舒服的。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远眺。“眺”,有一个本子作“泛”,即泛舟汉江。从诗中所写景物来看不应是泛舟时所见,故应以“汉江临眺”为准。
汉水源于陕西宁强,流经襄阳东南折至汉阳汇入长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在汉江边登临远眺之所见所感。开头第一、二句总写汉江形势。汉江处于古代楚国境内,既与三湘之水集合,又与来自荆门的众多河流连接,所以水势浩瀚。。其中第三、四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覆盖,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第五、六句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好像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滚起伏的波澜似乎撼动得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这两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宏伟壮丽。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受。他运用想像和夸大的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地极其广远。王维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画家。苏轼曾评议他的诗和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看、诗人的思索、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他奇妙地描绘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持续性的运动、变化。古人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说法,可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像并描述诗中所呈现的富有动感的画面。
结尾两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原指晋朝人山简。山简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的儿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据《晋书·山简传》记载:山简性嗜酒,在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歌”,当时有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此诗中的山翁借指的究竟是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襄阳地方长官。王维说:襄阳风景极好,自己情愿留下来与地方官同饮;一是诗人自指。是说襄阳这样好的风景,正是留给自己来饮酒赏景的。解作诗人自喻较能贴切地表达诗人对汉江风景的赞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两种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
全诗集中笔力在写水,写汉水所处的地势是接三湘,连九派;写汉江水域宽阔,波澜起伏,江流直下。可以说是句句不离水,“山色有无中”是山的实景,但也还是由于汉江水气遮挡的结果,所以,水的形象使这首诗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整体。作为律诗,不但每一联的对仗都非常工整,而且诗人还特别重视炼字,像“接”与“通”,“外”与“中”,“浮”与“动”,都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浣溪沙》教材分析
北宋初年词的创作主要承袭五代遗风,多为宴席间娱宾遣兴而作。所以要求协律,宜于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唱。从内容看多是吟风雪咏花草,写离别道相思之作;在艺术上则以委婉浓丽为主导风格。
晏殊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其《珠玉词》被视为婉约词派的正宗。这首《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词中被后人广为传诵的名篇。
《浣溪沙》词分上下两片,每片三句。,它的好处在于摆脱了代歌女立言的代言体,直接真实地抒发了个人的生活感受。,饮一杯醇酒时,竟感到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多次地重复,由于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景物也都照旧。观察“夕阳西下”想到了岁月在不断地消逝。时间是不能倒流的。在这里,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所感到的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间消逝的惋惜之情。下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时间永不停滞,春花纷纷凋谢,燕子又回来查找旧巢。对春花落地感到无可奈何,燕子年年归来也不觉新颖。这一切都取决于自然规律,是人力难以支配的,而人只能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渐渐年轻,想到此他只有单独一人在小园花径间不断地徘徊。在词中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索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并通过自己的观看与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做到了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颇为得意的奇偶佳联,也深受后人的欣赏。
对于词人的心态及词中的情感,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应多引导他们去分析对岁月的疼惜和对生命的珍视,并启发他们鉴赏这首词在语句和对仗上的艺术技巧。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材分析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状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聊且要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速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喧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心情昂扬,精神抖擞。,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静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这就在大幅度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殊突出地表现了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消失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并不在意自己的年轻,而更在意的是盼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时机去建立功业。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算差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接受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是以魏尚自喻,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终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肯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暴、豪放的。与晏殊的《浣溪沙》风格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对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已意识到词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在创立自己的风格。
学****中可引导学生比拟晏殊《浣溪沙》与苏轼这首《江城子》在题材、思想感情、艺术形象、语言风格诸方面的不同。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分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见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患病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见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常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丽的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一、;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曾经受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场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八百里炙;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丽的事,这都是喜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它说明已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仍非常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时机参军杀敌,建功立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骑着飞速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剧烈和顺当。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的最高抱负,写到这里已到达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的爱国***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说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受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吗?所以最终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布满了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最终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此句内涵丰富,可引导学生结合的身世,分析的思想感情。有意地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可以让学生体会这首词的“壮”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他的用典不只贴切,且寓意丰富,应适当讲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速”的意义。
五、《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