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谈历史材料的应用.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历史材料的应用.docx

上传人:游园会 2023/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历史材料的应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谈历史材料的应用 】是由【游园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谈历史材料的应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谈历史材料的应用
用材料向学生展现全面的历史
——再谈历史材料的应用
历史课离不开历史材料,这已是历史教学的常识。但如何选用历史材料,如何用历史材料向学生展现多角度的历史是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在新课程历史条件下,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改为专题史,这多少让习惯了编年体例的教师和学生感到了压力。教材是工详细现得更为明显,版本分成人教版、岳麓版等等,教师要想教好,首先要学好、用好教科书,教师的再编辑力量表达出来。尽管教材给了许多材料,如文字、地图、插图等,总体上表达的是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师利用以上材料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充分发挥以上材料的作用特别重要。但并不是说教师就是教材的奴隶,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成为一名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师离不开开掘历史材料,让历史材料说话,还历史一个丰富多彩的真实。
(一)历史材料让我们熟悉一个更全面的国民党政府
我们都知道,教材在讲到国民政府的时候分别从其建立、施政、走向灭亡几个方面介绍的。教材内容表达文字简洁、概括,虽然增加了文字和图片,假如让学生仅凭此就能了解国民党政府是很难的,何况学生缺乏对政治、经济、文化理解的实际阅历或经受。这就个教师提出了很好的课题,给学生供应多角度的、可信度强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音像材料,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熟悉国民政府,从而读出结论,这就是论从史出,就会培育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形成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力量,为社会培育会学习、会思索的公民,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
例如,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教材中从经济、政治、军事等角度给出了答案。经济上,“四大家族”与政权相结合,不断吞并民族资本主义资本,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促成了腐败,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了官僚资本,官僚资本垄断了经济,使经济进展没有活力。有关官僚资本垄断的材料比比皆是,教师不难找到;政治上,比拟典型的是抗战完毕后,全就是人民公敌,众矢之的。而的旗号,实施着“剿共”的策略,如三次电邀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可用电报原文为材料),做出和平的样子,的确使一大局部人受其影响。试想一个代表”的承诺,符合民心、民愿,自然争取了一大局部人民群众。但接下来的事实让多数人嗔目结舌,撕毁《政协协议》,暗中调兵进攻中国共产党解放区,在国统区实施反民主的政策(镇压民仆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的遇难),不断挑起国共摩擦、进而发动内战,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另有材料证明国共之间人心向背。美国远东专家产年如是说:
埃德加斯诺说: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取得节节成功,由于他们将一个能够满意人民群众某些迫切需求的纲领付诸行动。1927年,国民党赢得政权,靠的是耕者有其田和在政府里实行民主的口号。现在,失败了,由于它从来没有兑现过它所做出的任何承诺。
海罗德伊克思(1933—1946年担当美国内政部长):
很久以来,我就认为,中国的内战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农夫起来抵抗蒋介石腐败、残酷统治政权开头的。然后,吸引了工人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其他人群,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拥护孙中山人权自由理论原则的其他团体。除了这些道德因素,还得加上美国对蒋介石的大量武器和物资救济,由于其中相当一局部被腐化的国民党人在腐败和投降中转到了共产党手里。
以上材料来自曾经到过延安的闻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和曾经支持救济蒋政权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人士,可信度很高。
假如由此让学生得出中国共产党取胜或国民政府失利的缘由,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难题了。
为了克制“胜者王侯败者贼”的认知误区,也可以让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几个方面,在细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让学生用材料分析国民党的政策、方针,从而更加全面的熟悉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状况,避开一棍子打死。
(二)用材料引领人物,使人物更饱满、亲切、可信。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主角,很多重大历史大事离不开历史人物的参加。因此我们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进展多角度讨论就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多角度探究历史人物就是让历史人物更饱满、更真实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以便再现多年以前发生的历史。
再现历史人物的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历史材料,比方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实物的等等,让学生学会从众多的历史材料当中选择、甄别,对材料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也是历史教学的一项力量。选择好的材料,还有从不同角度使用的问题。例如历史上对农夫起义的记载,大多数正史上都称农夫起义“贼”或“匪”“盗”,主要是由于记述者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因而留下来得史料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时代、材料的身份等各种因素来考虑。
比方我们都知道汪精卫这个人是日伪统治时期汪伪政权的首脑,他的行径为国人痛恨。但我们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不能就因此认为汪氏自始至终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用历史材料反映汪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探究他从一个革命青年到再到与日本侵略者合作的“汉奸”“卖国贼”的历史过程,把一个饱满的历史人物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了解了汪氏这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又是对青年学生进展的一次人生观教育,要把握好人生,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试举例如下:
汪精卫生平: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中国政治人物,诞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县)。
青年时代参加孙文的革命组织,成为孙文的得力助手。辛亥革命前一年因谋刺清摄政王载沣失败而下狱问死,其大方沉着的气节得到革命志士的仰慕。后在肃亲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终生监禁,翌年辛亥革命胜利后获释。汪兆铭曾立志革命胜利后不当官、不当议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