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22年广州市荔湾区小升初数学常考题.pdf

格式:pdf   大小:86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广州市荔湾区小升初数学常考题.pdf

上传人:cby201601 2023/2/6 文件大小:8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广州市荔湾区小升初数学常考题.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广州市荔湾区小升初数学常考题 】是由【cby2016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广州市荔湾区小升初数学常考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年广州市越秀区小升初数学常考题
,()无论从什么位置看,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分析】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得到的图形是几何体的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三视
图形状都是一样的是圆,据此解答。
【解答】解:只有球无论从什么位置看,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即都是圆,长方体可
以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圆柱可以看到长方形和圆。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依次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
A、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8、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C、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
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
,下面各角中,()是95度.
//I\
.•.
【分析】95度的角是钝角,;图8、图。是锐角,
不符合题意,图C接近90度且比90度稍大,是钝角,符合题意,然后再用量角器度量.
【解答】解:通过观察,图A、图B、图。均不符合题意
图C符合题意,然后用量角器度量
故选:C.
【点评】关键抓住95°的角接近直角,95°的角只比直角(90。)大5度,用肉眼看几
乎是个直角.
()对称轴.

【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作答: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
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解答】解:分别沿长方形的两个长或两个宽的中点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
合,除此之外,无论怎么对折,都不能做到完全重合,所以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
!大合唱时李老师站在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王老师
站在李老师正后方第一个位置上,王老师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3,3)B.(4,3)C.(3,1)D.(4,2)
【分析】由“李老师站在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可知,数对中第一个数
字表示列,,王老师与李老
师在同一列,行数加1,即王老师站在第3歹U,第3行,据此即可用数对表示王老师站的
位置.
【解答】解:王老师站在第3列,第2+1=3(行)
王老师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3).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弄清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二是弄清王老师站的
歹I」、行.
,其中一条边是5厘米,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是()厘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是18厘米,其中一条边是5厘米,则
另一条边长为18-5=13厘米,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
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判断出该三角形的腰为13厘米,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周长计算方
法解答即可.
【解答】解:18-5=13(厘米)
13+13+5=31(厘米)
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1厘米.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特性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扇门最牢固.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加上木条后,原不稳定的四边形中具有了稳定的三角形,
故这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
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
,圆锥的高是6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7,圆锥的体积公式仁3力,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分别相等时,圆柱的高是圆锥的高的号由此求出圆柱的高,进而做出选择.
【解答】解:因为圆柱的体积公式V=S〃,圆锥的体积公式丫=%/7,
所以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底面积分别相等时,圆柱的高是圆锥的高的点
圆柱的高:6x1=2(厘米);
答:圆柱的高是2厘米.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在体积、底面积分别相等
时,圆柱的高与圆锥的高的关系.
()


7

.
,它们也都是12的质因数.
,高也同时扩大2倍,这个圆柱的体积就扩大4倍
【分析】根据题意,对各题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A、一条射线长50米,说法错误;因为射线无限长;
B、北京承办奥运会的那年是2008年,2008年是闰年,二月有29天,故B说法错误;
71
C.-=-=,能化成有限小数,故C说法正确;
355
234
。、假分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说法错误,如一、-、-,…等它们的倒数还是假分数;
234
E、3和4是互质数,它们也都是12的质因数,说法错误,因为4是合数;
F、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也同时扩大2倍,根据“圆柱的体积=加2〃”可得:这
个圆柱的体积就扩大8倍,故本题说扩大4倍,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解答此题时应对各题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部分的面积
是()平方厘米.

【分析】因为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再据“剩下部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解.
【解答】解:10X6-6X6,
=60-36,
=24(平方厘米);
答:剩下部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
()条棱.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据此解答。
【解答】解:一个正方体有12条棱。
故选:Co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及应用。
、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丫=。劭,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积扩大是倍数等于因
.
【解答】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3X3X3
=27倍.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积的变化规律.
,是因为它们的()不一样.

【分析】根据“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和“圆的周长=2W”进行分析,
进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圆的周长=2irr=Tid”可知:圆的周长和半径或直径、圆周率有关系,
因为圆周率不变,所以只与半径或直径有关,
则两个圆的周长不相等,是因为半径或直径不同.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玲玲把一张正方形纸这样折叠4次,再沿虚线剪一刀,打开后的图形接近圆。
她这样做利用了什么知识?下面说法中,最贴切的是()
卜国一氐..・旷




【分析】根据玲玲的做法可知,把一张正方形纸这样折叠4次,再沿虚线剪一刀,打开
后的图形接近圆,这是因为正多边形边数越多越接近圆。据此解答。
【解答】解:她利用的知识是正多边形边数越多越接近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折叠问题,解决本题的思想是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
际距离大约是()

【分析】要求两地间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
数值,计算即可.
1
【解答】解:15+不岛M=90000000(厘米),
oUUUUU7U
9000000厘米=900千米;
答: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900千米;
故选:C.
【点评】此题有计算公式可用,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
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平方分米.

【分析】根据题意,求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就是求这个以1分米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的2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TrXixzWn(平方分米),
答: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是如平方分米.
故选:A.
【点评】时针扫过的面积就是以时针的长度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这里要注意一昼夜时针
旋转了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