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ppt

格式:ppt   大小:21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ppt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2 2017/9/19 文件大小:2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您的目标:
。 。 ,体会本文的“气”、“势”。
学习重点: 。 “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 ,体会本文疏荡的文气和跌宕的文势,背诵课文第1、2段
苏氏父子勤勉好学的精神,一直被人们传诵不已。绕过后人刻着苏轼文章、诗词的碑亭和瑞莲池,来到只有十多平方米的洗砚池,这就是苏轼兄弟天天洗涤石砚的地方。据说苏轼兄弟在此洗砚,天长日久,池水因此变深了,连水中的鱼儿也变黑了,人们便把这种鱼叫做“东坡鱼”。 庄严富丽的启贤堂,则是后人重修的,里面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和历代名人对苏氏父子的赞美之词。神圣的殿堂里,香火缭绕,顶礼膜拜的人络绎不绝。我想苏氏父子三人,名气最大的是苏轼,官做得最大的是苏轼之弟苏辙(官至副宰相);而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谪贬,看着那峨冠博带的塑像,令人遐想无限。岁月沧桑,历史聚焦在这里的是一首词?一幅画?还是一段充满逆境出人才的故事? 步出门外,回头一看,一副无名氏的对联引人驻足细读:上联是“一门父子三词客”,下联是“千古文章四大家”,横批是“文献之家”。不是吗?一门三杰,文采灿烂,光照千古。尤其是苏轼诗文词赋,兼擅并长,影响了文坛数百年。
关于三苏祠
关于苏辙和韩太尉: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本文是一篇干谒(gān yè)文
干谒:有所企图而求见显达的人
以下是典型的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苏辙怎样才能达到干谒的目的呢?
读出语言的铺张扬历笔势纵横,读出青年苏辙的朝气和锐气。
嵩华阙廪
翰恃惮汩
囿苑
Sōng huà què lǐn
Hàn shì dàn gǔ
Yòu yuàn
相信您在自读研讨中能解决以下问题:
苏辙开门见山提出了为文的什么观点?
他举出了哪两个事例进行证明?
您发觉这两个事例有什么代表性吗?
为了实践自己的主张,苏辙作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老师非常希望你能用原文回答,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现场背诵
文者气之所形
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内养”太史公“外养”
苏辙
(恣观北顾仰观见)
有人说,苏辙在文中还是尽了阿谀奉承之能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请结合原文作有理有据的阐述。
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