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2
文档名称:

《泗阳税务志》文学知识教育.pdf

格式:pdf   大小:8,198KB   页数:3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泗阳税务志》文学知识教育.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9/19 文件大小:8.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泗阳税务志》文学知识教育.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概述
泗阳地处江苏北部,南临洪泽湖,北界沭阳,东连淮阴,西
接宿迁、泗洪。徐淮公路、京杭运河横贯全境,水陆交通便利。
气候属暖温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
富。农业以三麦、玉米、水稻、棉花为主;工业以洋河大曲、红
梅绢丝著称。城乡经济开放搞活后,全县工、农、商、副各业繁
荣,税源日趋丰裕。
史载,泗阳地方周初即有税收(见《兮甲盘铭》)。田赋,
周代兴“彻法”,魏晋立“租调制”,唐宋用“两税法”,清朝
推行“地丁制”。名称有异,性质一样。
清末民初,税收制度变化较大,一方面沿袭旧制,另一方面
又开始模仿资本主义国家。后因军阀混战,政出多门,法随人
定,泗阳县除田赋以及各种工商税外,另有县、区、乡层层摊
派之苛捐杂税。
民国年( 年),国民政府召开首次全国财政会议,通
过《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暂行标准草案》。民国年( 年),
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废除厘金和苛捐杂税,开征营业税及其他
税种,税制初见统一。
民国年( 年),日军侵占泗阳,汪伪泗阳县政府于京
杭运河、徐淮公路遍设关卡,征收盐、丝、皮、棉、金针菜、花
生等货物税。民国年( 年),新四军、八路军
高举抗日大旗,开创淮北、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泗阳全境和
邻县部分地区建立泗沭、淮泗、泗阳三个县和运河特区。为保障
抗日战争的供给,建立了人民税收。当时税收主要为进出口税。
出口货物除征收货币,还附征枪支子弹,规定生猪每头、金针菜
每百斤、食油每百斤各征步枪子弹排发)。全县每天约征子
弹几百排,对扩大地方武装,发展、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
重大贡献。
抗战时期,泗阳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苛捐杂
税有增无减。是时,地方杂税约有余种。
民国年( 年) ,泗阳全境解放。次年,恢复原泗阳
县。同年月,县成立稽征处(隶属财政局),后改为税务处,
年月与众兴税所合并,成立泗阳县税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多年来,泗阳县税务局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税收政策、条例和规定: 年贯彻《全国税
政实施要则》,推行新税制年进行税制修正; 年推行
工商统一税; 年试行工商税; 年推行第一步和第
二步利改税。全体税务干部(以下简称税干)遵循“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依法办事,依率计征,大力组织
收入,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据统计, 年,泗阳县共
征收工商税万元。其中年征收额年年名列淮
阴地区(市)(除市区)第一,为兴淮、兴泗作出了较大贡献。
历年税收上交县财政后,全部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用于经济
建设万元,占税收收入的;用于文教、科技、卫生
万元,占;用于社会优抚救济万元,占
;用于行政管理万元,占; 用于其他
万元,占,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税收“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的重要特点与原则。
为给社会主义建设积累更多资金,泗阳县税务局坚持运用税
收经济杠杆,扶持企业,培养税源,增加收入。誉满中外的洋河
酒厂,解放前只是家私人槽坊,解放后政府拨款建厂。为支持
发展, 年共减免税万元, 年又报经国
家财政部批准以税还贷万元,使这个原来职工只有人,
年产量只有吨,产值只有万元的小厂发展为年产曲酒
吨、产值万元(按年不变价计算)的泗阳县支柱企业。
年上交税收万元, 占全县财政总收入万元的
,为平衡泗阳财政预算,支援生产建设创造了雄厚的经
济条件。
多年来,泗阳县税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过两
次严重失误。第一次, 年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当年月,
撤销税务机构,下放税务干部,税收工作几乎无人过问,收入急
剧下降。年全年税收收入只有万元,比撤销税务机构
前的年的万元下降。第二次,“文化大革命”
时期,泗阳县税务工作遭受冲击,机关瘫痪,影响了税收工作的
开展和应收税款的入库。年,全县税收收入只有万元,
退到年前的年的水平,比“文化大革命”前的年下
降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泗阳县坚决贯彻执行税收政策与
法规,发展税务机构,扩大税干队伍,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稽征
管理,使税收收入稳步上升, 年以后直线上升。泗阳县税收
工作出现了全面加强和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大事记
清代
( 年)
顺治二年( 年)
免本年税银十之一,兵饷十之四。
康熙八年( 年)
黄、泗暴涨,二麦尽淹,免元、二、三年钱粮积欠,并蠲本
年额征十之三。
康熙十五年( 年)
河决白洋河于家冈,蠲正赋钱粮十之三。
康熙十七年( 年)
大旱。郊生蝝,食菽几尽,蠲停地漕银两有差。
康熙二十三年(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