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7/9/2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不同时代的要求、特定的教育目标、社会的性质以及社会现实状况等,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德育是培养人格的,这点毫无疑问,但着重发展和培养人格中的什么,则存在不同的看法。
我国传统的德育,是一种道德性单一发展的模式,即以伦理为核心,以人为载体,把人抽象成为人的道德性,从而规范人的道德性发展目标,并通过一整套道德规范使人实现道德性的发展,这种模式是我国儒学以后各代道德教育的主流。另一种模式是经济性单一发展模式,其要点是把人的发展变成一种外在的发展过程,所关心的是人的认知能力,而忽略人的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发展,把人变成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工具和经济增长的依附。然而,多少年,我国德育长期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状态,忽而强调德育的政治性,忽而又强调德育的经济性,未能真正明确德育在个体成长中的应有作用。
我们认为,德育的内容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代的进步向人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综合的要求,这个全面的、综合的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适应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我们传统的德育中似乎很少提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发展,而只是一味要求个人的性格或品德等诸方面都必须符合社会的公德,强调伦理对个体的制约性。
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下,人的观念也已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的同时,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倾斜,理想信念淡化,过分注重实惠,只重眼前利益,追求物质享受,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把物质待遇的优劣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从而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而把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置于脑后。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希望藉我国丰富的道德遗产,把传统的道德价值再以原则的形式加给儿童,也不管适应不适应当前的形势,把“忠孝”、“本份”、“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干事”等思想灌输给儿童。诚然,你我们有优良的道德传统,但现在更重要的不是一味地继承,而应该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涵义,即道德价值的现代化。在这一点上,日本做得比较成功。他们将传统的效忠天皇的精神转化为效忠企业的精神;将武士道精神转化为向科技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将传统化转化为合金化;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转化为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以优取胜,利益共享的新价值观,从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在这方面有比日本更大的优势,应该使之发挥出,让传统的道德价值为现代化服务。须知,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不是夸夸其谈者,也不是默守成规的“儒夫子”,所以必须要把中国传统化和现代明有机地结合起。
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转盘中,幼儿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波及。正如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判断》一书中指出的,儿童的道德形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儿童在6岁前,多是他律,慢慢地才形成自律。儿童正是在观察父母及他人处理日常事务中学会处事的态度和对道德的初步判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幼儿德育任务的确定中存在着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即怎样使幼儿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具备适应下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在幼儿道德教育中如何能使他们免受或少受市场经济中一些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