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第三章 鲁迅.ppt

格式:ppt   大小:244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 鲁迅.ppt

上传人:840122949 2017/9/22 文件大小:2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 鲁迅.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鲁迅
第一节生平及其创作 一、生平介绍 H:\鲁迅之路(上下)\鲁迅之路(上).rmvb H:\鲁迅之路(上下)\鲁迅之路(下).rmvb
二、思想历程 学术界普通的观点是:四·一二是鲁迅思想发展的分界线(主要指政治、社会思想和人生观),以此为界,分为前期与后期。划分的依据,主要是鲁迅对人生、社会看法的根本转变。之前,他主要信奉进化论与个性主义并以此来观察、解释人生、社会现象;之后,“思路”被轰毁,开始自觉接受阶级论与集体主义。
简言之,鲁迅的思想历程是: 从进化论到阶级论, 从个性主义到集体主义。 作为思想转变的具体资料,是鲁迅后来收入自己的杂文集《而已集》中的《答有恒先生》一文。
(1)历史观 前期:从个性主义出发,任个人而排众数,(鲁迅信奉个人主义,尤其赞赏易卜生在《国民公敌》中的一句话: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就是那孤独的人); 后期:对群众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鲁迅断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充分认识到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主要是人民大众,认识到了“多数的力量是伟大、要紧的。”)
(2)认识论 前期,重精神,轻物质,主张先改造人的精神而后才能改造社会,认为,精神改造的成功与否决定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这种脱离客观经济基础而提出的主张,有明显的唯心主义的倾向。 后期,主张社会的革命,认为“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他打走了。”从社会革命出发,来看待社会进步的动力,其思想也就从唯心主义认识论,转变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上。
(3)社会观 前期从进化论(the theory of evolution)出发,坚信:“青年必胜于老人”,“新必胜于旧”,“将来必胜于现在”。又在《随感录四十一》中写道:“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进,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后期认为同是青年却分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因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其思想感情也不同。他在《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中说:“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检煤渣的老太婆身受的酸辛,贾府的焦大不会爱林妹妹的。”阶级论意识,代替了进化论的意识,并明确指出,社会要发展必然要进行革命,而“革命是痛苦,其中必然混有污秽和血”。
第二节鲁迅的小说 ——《呐喊》、《彷徨》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收1918——1922年间的小说十五篇(1930年第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彷徨》收1924——1925年间的小说十一篇。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收入一生所作的全部现实题材的白话短篇小说,是现代小说的奠基和成熟之作,也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时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严家炎:《<呐喊><彷徨>的历史地位》) ”。